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黑龙江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评估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案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案第15-17页
第2章 “两化融合”的相关理论及评价方法第17-29页
    2.1 工业化和信息化内涵第17-18页
        2.1.1 工业化第17-18页
        2.1.2 信息化第18页
    2.2 “两化融合”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第18-23页
        2.2.1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第18-20页
        2.2.2 两化融合内涵及内容第20-22页
        2.2.3 两化融合机理第22-23页
        2.2.4 两化融合影响因素第23页
    2.3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模型第23-28页
        2.3.1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第24-25页
        2.3.2 评价方法步骤第25-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评价模型第29-53页
    3.1 “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第29-47页
        3.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第29-30页
        3.1.2 典型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第30-33页
        3.1.3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第33-47页
    3.2 构建融合度评价模型第47-49页
        3.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47-48页
        3.2.2 确定指标权重第48-49页
    3.3 “两化融合”等级模型研究第49-52页
        3.3.1 成熟度等级模型分析第49-51页
        3.3.2 两化融合评价标准和成熟度等级模型结合第51-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黑龙江省“两化融合”程度实证分析第53-61页
    4.1 数据的收集整理第53-54页
        4.1.1 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第53页
        4.1.2 权重计算第53-54页
    4.2 融合水平测度第54-57页
        4.2.1 综合指数法计算全国两化融合水平指数第54-55页
        4.2.2 灰色关联度计算黑龙江省五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排序第55-57页
    4.3 结果分析及建议第57-60页
        4.3.1 结果分析第57-59页
        4.3.2 政策建议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1 规范化决策矩阵第66-67页
附录2 各省两化融合水平二级指标指数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国际贸易公司玻璃制品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粤电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