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9-20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一、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源 | 第20-31页 |
(一) 时代背景 | 第20-22页 |
1. 国际背景 | 第20-21页 |
2. 国内背景 | 第21-22页 |
(二) 思想来源 | 第22-31页 |
1. 意大利本土思想资源 | 第22-26页 |
(1)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 第22-24页 |
(2) 克罗齐的历史哲学 | 第24-25页 |
(3) 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 | 第25-26页 |
2.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 | 第26-31页 |
(1) 马克思、恩格斯和的市民社会与意识形态理论 | 第26-29页 |
(2) 列宁的领导权思想 | 第29-31页 |
二、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31-38页 |
(一)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基础:实践哲学 | 第31-32页 |
(二)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施场所:市民社会 | 第32-34页 |
(三)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践主体:有机知识分子 | 第34-35页 |
(四)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路径:运动战和阵地战 | 第35-36页 |
(五)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组织保证:政党 | 第36-38页 |
三、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发展 | 第38-45页 |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葛兰西意识形领导权理论的发展 | 第38-40页 |
(二) 萨义德文化霸权理论对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发展 | 第40-42页 |
(三) 新葛兰西主义的领导权理论对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发展 | 第42-45页 |
四、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当代价值 | 第45-54页 |
(一) 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理论价值 | 第45-49页 |
1. 打破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 | 第45-46页 |
2. 对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 第46-47页 |
3. 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 第47-49页 |
(二) 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现实意义 | 第49-54页 |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性质 | 第49-50页 |
2. 解决多元文化的冲突问题 | 第50-52页 |
3. 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发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