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多糖概述 | 第8-11页 |
1.1.1 多糖的提取分离 | 第8-9页 |
1.1.2 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9-10页 |
1.1.3 硫酸化多糖 | 第10-11页 |
1.2 大麦概述 | 第11页 |
1.2.1 大麦主要成分及应用价值 | 第11页 |
1.2.2 大麦多糖的研究 | 第11页 |
1.3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大麦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第13-31页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13-14页 |
2.1.1 主要原料 | 第13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13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3-1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4-19页 |
2.2.1 大麦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 第14页 |
2.2.2 热水浸提法提取大麦多糖工艺 | 第14-15页 |
2.2.3 微波辅助法提取大麦多糖工艺 | 第15页 |
2.2.4 超声波辅助提取大麦多糖的工艺 | 第15-16页 |
2.2.5 多糖含量测定 | 第16-17页 |
2.2.6 淀粉含量测定 | 第17-18页 |
2.2.7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18-19页 |
2.2.8 纯化 | 第19页 |
2.3 结果分析 | 第19-30页 |
2.3.1 热水浸提法条件优化 | 第19-20页 |
2.3.2 微波辅助提取法条件优化 | 第20-23页 |
2.3.3 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优化 | 第23-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大麦多糖硫酸化工艺研究 | 第31-43页 |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3.1.1 试验原料 | 第31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3.2.1 大麦多糖硫酸化 | 第32-33页 |
3.2.2 大麦多糖硫酸化取代度的测定 | 第33-34页 |
3.2.3 大麦多糖硫酸化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34-42页 |
3.3.1 单因素试验 | 第34-36页 |
3.3.2 响应面试验优化 | 第36-41页 |
3.3.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硫酸化大麦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43-50页 |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4.1.1 材料 | 第43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4.2 体外抗氧化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4.2.1 还原力测定 | 第44页 |
4.2.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第44-45页 |
4.2.3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第45页 |
4.2.4 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第45页 |
4.2.5 油脂抗氧化试验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4.3.1 还原力 | 第46页 |
4.3.2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46-47页 |
4.3.3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47页 |
4.3.4 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47-48页 |
4.3.5 油脂抗氧化作用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硫酸化大麦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6页 |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50-51页 |
5.1.1 主要材料 | 第50页 |
5.1.2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5.1.3 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5.2.1 溶液配制 | 第51页 |
5.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测定 | 第51-52页 |
5.2.3 硫酸化大麦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应 | 第52页 |
5.2.4 硫酸化大麦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 | 第52页 |
5.2.5 硫酸化大麦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的动力学分析 | 第52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5.3.1 硫酸化大麦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应 | 第52-53页 |
5.3.2 硫酸化大麦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 | 第53-54页 |
5.3.3 硫酸化大麦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的动力学分析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