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团毛菌目及绒泡菌目部分黏菌资源生物活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附件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2-21页
    第一章 黏菌生物学特性第12-14页
    第二章 黏菌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4-17页
        2.1 脂类化合物第14页
        2.2 生物碱类化合物第14-15页
        2.3 色素类化合物第15-16页
        2.4 氨基酸和肽类化合物第16页
        2.5 芳香族化合物第16-17页
    第三章 黏菌的生物活性第17-18页
        3.1 抗癌活性第17页
        3.2 细胞毒性第17-18页
    第四章 黏菌的系统发育研究进展第18-21页
        4.1 黏菌的分类研究第18页
        4.2 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第18-21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21-50页
    第一章 长白山及通辽地区黏菌资源调查第21-29页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1页
        1.2 实验方法第21页
        1.3 实验结果第21-27页
        1.4 小结与讨论第27-29页
    第二章 绒泡菌目和团毛菌目部分黏菌原生质团的培养第29-33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9-30页
        2.2 实验方法第30页
        2.3 实验结果第30-32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黏菌子实体脂溶性成分分析第33-40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3-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5页
        3.3 实验结果第35-39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39-40页
    第四章 黏菌子实体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第40-44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0-41页
        4.2 实验方法第41-42页
        4.3 实验结果第42-43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43-44页
    第五章 团毛菌科黏菌的分子系统关系分析第44-50页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4-46页
        5.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5.3 实验结果第47-48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48-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附录第60-63页
作者简介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壤中添加硒锌与氮和/或磷对丘陵红壤区茶叶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瓜实蝇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及几种杀虫剂对其产卵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