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毛菌目及绒泡菌目部分黏菌资源生物活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附件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第一章 黏菌生物学特性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黏菌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2.1 脂类化合物 | 第14页 |
2.2 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14-15页 |
2.3 色素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2.4 氨基酸和肽类化合物 | 第16页 |
2.5 芳香族化合物 | 第16-17页 |
第三章 黏菌的生物活性 | 第17-18页 |
3.1 抗癌活性 | 第17页 |
3.2 细胞毒性 | 第17-18页 |
第四章 黏菌的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4.1 黏菌的分类研究 | 第18页 |
4.2 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21-50页 |
第一章 长白山及通辽地区黏菌资源调查 | 第21-29页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1.3 实验结果 | 第21-27页 |
1.4 小结与讨论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绒泡菌目和团毛菌目部分黏菌原生质团的培养 | 第29-33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黏菌子实体脂溶性成分分析 | 第33-40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5-39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黏菌子实体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 第40-44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0-4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团毛菌科黏菌的分子系统关系分析 | 第44-50页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46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