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5页 |
1.1 茶叶的生物活性成分 | 第12-16页 |
1.1.1 茶多酚 | 第12-14页 |
1.1.2 茶氨酸 | 第14-15页 |
1.1.3 茶多糖 | 第15-16页 |
1.1.4 生物碱类 | 第16页 |
1.2. 茶树的种植与茶叶的经济价值 | 第16-17页 |
1.3 酸性土壤对茶树的影响 | 第17页 |
1.4 Al 和 Mn 对茶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1.4.1 Al 对茶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1.4.2 Mn 对茶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18页 |
1.5 茶叶中 Al 和 Mn 的安全性研究 | 第18-20页 |
1.5.1 茶叶中 Al 的安全性 | 第18-19页 |
1.5.2 茶叶中 Mn 的安全性 | 第19-20页 |
1.6 硒和锌的营养保健作用 | 第20-21页 |
1.6.1 硒的营养保健作用 | 第20页 |
1.6.2 锌的营养保健作用 | 第20-21页 |
1.7 Se 和 Zn 对茶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21-22页 |
1.7.1 Se 对茶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21页 |
1.7.2 Zn 对茶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21-22页 |
1.8 氮和磷对茶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1.8.1 氮对茶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22页 |
1.8.2 磷对茶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1.9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1.9.1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1.9.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9.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茶树种植区域的选择和施肥方法 | 第25-28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26页 |
2.2 实验样地 | 第26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26-28页 |
第3章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中 Se、Zn、Al 和 Mn 含量的影响 | 第28-39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28-2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3.2.3 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3.3 方法 | 第29-30页 |
3.3.1 样品的消化 | 第29页 |
3.3.2 AFS 测定条件 | 第29-30页 |
3.3.3 ICP-AES 测定条件 | 第30页 |
3.3.5 统计学分析 | 第30页 |
3.4 结果 | 第30-36页 |
3.4.1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 11 月茶叶中 Se、Zn、Al 和Mn 四种元素的含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4.2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 4 月茶叶中 Se、Zn、Al 和Mn 四种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36页 |
3.5 讨论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39-63页 |
4.1 前言 | 第39页 |
4.2 材料与设备 | 第39-40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40页 |
4.3 方法 | 第40-42页 |
4.3.1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4.3.2 茶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4.3.3 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4.3.4 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4.3.5 儿茶素单体及咖啡碱含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4.3.6 统计学分析 | 第42页 |
4.4 结果 | 第42-60页 |
4.4.1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4.4.2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中茶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44-47页 |
4.4.3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4.4.4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4.4.5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中儿茶素单体与咖啡碱含量的影响 | 第52-60页 |
4.5 讨论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63-74页 |
5.1 前言 | 第63页 |
5.2 材料与设备 | 第63-64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5.2.2 实验设备 | 第63-64页 |
5.3 方法 | 第64-65页 |
5.3.1 茶多酚的提取 | 第64页 |
5.3.2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64页 |
5.3.3 三价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的测定 | 第64页 |
5.3.4 还原力的测定 | 第64-65页 |
5.3.5 统计学分析 | 第65页 |
5.4 结果 | 第65-72页 |
5.4.1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 第65-67页 |
5.4.2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还原力的影响 | 第67-70页 |
5.4.3 土壤中添加 Se 和 Zn 与 N 和/或 P 对茶叶 FRAP 的影响 | 第70-72页 |
5.5 讨论 | 第72-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6.1 结论 | 第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