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测评工具编制及实践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4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0-12页
        (一) 研究思路第10-11页
        (二)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三、 研究意义第12-14页
        (一) 理论意义第12页
        (二) 实践意义第12-1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第14-21页
    一、 教育测量学的发展研究第14-16页
        (一) 教育测量理论的发展第14-15页
        (二) 现代测量工具的应用第15-16页
    二、 项目反应理论(IRT)简介第16-21页
        (一) 项目特征曲线第16-18页
        (二) 项目反应理论的主要模型第18-20页
        (三) 项目反应理论的优良性质第20-21页
第三章 高中生物课程效能评价模式的构建第21-29页
    一、 设计测试卷的过程第21-24页
        (一) 学科能力维度的建立第21页
        (二) 设计测试卷的具体项目第21-22页
        (三) 试测第22页
        (四) 数据收集整理第22页
        (五) 试卷质量分析第22-24页
    二、 分析高中生物遗传学专题知识维度第24-25页
    三、 对理论基础—Rasch 模型的分析第25-28页
        (一) Rasch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第26-28页
        (二) Rasch 模型的项目特征曲线第28页
    四、 测试卷项目的设计第28-29页
第四章 测试卷的检验及优化第29-41页
    一、 试测被试样本第29页
    二、 小范围试测数据分析第29-35页
        (一) 试卷的总质量分析第29-30页
        (二) 试卷项目单维性检验第30-31页
        (三) 项目-被试对应第31-33页
        (四) 项目拟合第33-35页
    三、 试卷项目的修订第35页
    四、 第二轮试测并对数据进行结果分析第35-41页
        (一) 工具总体质量分析第35-36页
        (二) 试卷项目单维性检验第36-37页
        (三) 项目—被试对应检测第37-38页
        (四) 项目拟合第38-39页
        (五) 结论第39-41页
第五章 实践及完善第41-48页
    一、 实践目的第41页
    二、 实践方法第41页
        (一) 研究被试第41页
        (二) 数据分析第41页
    三、 测试各个指标分析第41-45页
        (一) 总体统计第41-42页
        (二) 实践中的单维性检测第42-43页
        (三) 项目被试对应第43-44页
        (四) 项目拟合、误差第44-45页
    四、 研究结果及结论第45-48页
        (一) 本次大样本测试过程中被试成绩比较分析第45-46页
        (二) 结论第46-48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第48-50页
    一、 研究结果第48页
    二、 研究不足第48-49页
    三、 研究启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 A 生物遗传学能力测试卷(第一轮)第52-57页
附录 B 生物遗传学能力测试卷(第二轮)第57-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手和专家型教师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比较研究--以通许县为例
下一篇:初中生数学课外作业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