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中国网络舆情行政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对象第11页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1-12页
第二章 网络舆情的理论和现状第12-20页
    2.1 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第12-13页
    2.2 网络舆情的特征第13-14页
    2.3 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生成载体第14-17页
        2.3.1 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第14-15页
        2.3.2 网络舆情的生成载体第15-17页
    2.4 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第17-18页
    2.5 网络舆情的现状第18-20页
第三章 网络舆情行政监管的必要性及涉及的社会影响第20-32页
    3.1 中国网络舆情需要监管的原因第20-25页
        3.1.1 网络舆情应有的积极影响第20-23页
        3.1.2 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第23-25页
    3.2 网络舆情对国家安全、公共决策和司法的影响第25-28页
        3.2.1 网络舆情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第25页
        3.2.2 网络舆情对公共决策的影响第25-26页
        3.2.3 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第26-28页
    3.3 网络舆情监管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第28-29页
    3.4 网络舆情监管与公民言论自由的关系第29-31页
    3.5 网络舆情监管的法治化和宪法约束第31-32页
第四章 中国网络舆情行政监管的现状与问题第32-35页
    4.1 行政监管的立法概况第32-33页
    4.2 行政监管为主的态势第33-34页
    4.3 行政监管的缺陷及问题第34-35页
第五章 健全网络舆情行政监管的法律制度设计第35-50页
    5.1 健全网络舆情行政监管应遵循的原则第35-40页
        5.1.1 依法监管网络舆情第35-37页
        5.1.2 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言论自由的关系第37-38页
        5.1.3 及时发现和引导为主,封堵为辅第38-39页
        5.1.4 宽严适度,区别对待第39-40页
    5.2 网络舆情监管机构及其工作职责第40-44页
    5.3 网络舆情监管的范围和内容第44-48页
        5.3.1 监管对象及选择的原则第44-45页
        5.3.2 监管内容和监管范围上的差别对待第45-48页
    5.4 网络舆情行政监管的程序机制第48-49页
    5.5 网络信息传播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研究
下一篇:中国碳税制度构建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