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仿真的天线反射面装配优化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4-16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6-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8页 |
1.1 工程背景 | 第20-22页 |
1.2 装配规划的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1.3 大型反射面天线的装配研究现状 | 第27-35页 |
1.3.1 大型反射面天线的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1.3.2 反射面面板装配方法 | 第30-33页 |
1.3.3 反射面面板的装配问题及其解决 | 第33-35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35-3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天线反射面装配研究方案设计 | 第38-46页 |
2.1 引言 | 第38-39页 |
2.2 反射面装配优化的研究目标与主要思想 | 第39-41页 |
2.2.1 反射面装配优化的研究目标 | 第39-40页 |
2.2.2 反射面装配优化的主要思想 | 第40-41页 |
2.3 反射面装配优化方案设计 | 第41-43页 |
2.4 反射面装配优化关键技术 | 第43-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考虑装配力的天线面板装配变形物理仿真方法 | 第46-70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表面误差计算原理 | 第47-48页 |
3.3 面向反射面装配过程的物理仿真思想 | 第48-51页 |
3.4 面向反射面装配过程的仿真模型 | 第51-54页 |
3.4.1 单元生死法描述 | 第52页 |
3.4.2 面向反射面装配过程的仿真模型建立 | 第52-54页 |
3.5 仿真结果讨论 | 第54-66页 |
3.5.1 单块面板螺栓紧固顺序讨论 | 第57-59页 |
3.5.2 单块面板螺栓预紧力讨论 | 第59-60页 |
3.5.3 面板不同圈层装配顺序研究 | 第60-63页 |
3.5.4 同圈层面板不同装配顺序研究 | 第63-66页 |
3.6 工程验证 | 第66-6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反射面面板装配序列规划 | 第70-90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遗传算法详述 | 第71-72页 |
4.3 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的基本思想 | 第72-74页 |
4.4 反射面装配序列的遗传算法模型 | 第74-81页 |
4.4.1 染色体和基因组 | 第75-76页 |
4.4.2 适应度函数 | 第76-78页 |
4.4.3 选择、交叉及变异操作 | 第78-79页 |
4.4.4 交叉概率以及变异概率讨论 | 第79-81页 |
4.5 实例分析 | 第81-83页 |
4.6 计算结果讨论 | 第83-8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反射面面板装配序列规划方法优化 | 第90-104页 |
5.1 引言 | 第90-91页 |
5.2 蚁群算法 | 第91-94页 |
5.3 思想描述和算法框架 | 第94-96页 |
5.3.1 蚁群遗传算法思想描述 | 第94-95页 |
5.3.2 蚁群遗传算法算法框架 | 第95-96页 |
5.4 蚁群遗传算法各参数的设置 | 第96-98页 |
5.4.1 遗传算法各参数的设置 | 第96-97页 |
5.4.2 蚁群算法各参数的设置 | 第97-98页 |
5.5 算法验证 | 第98-103页 |
5.5.1 实例介绍 | 第98-102页 |
5.5.2 算法结果讨论 | 第102-10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某10米天线反射面装配实例分析 | 第104-118页 |
6.1 引言 | 第104页 |
6.2 天线主要电性能参数介绍 | 第104-106页 |
6.3 验证思路及实例概述 | 第106-108页 |
6.3.1 实例验证思路 | 第106-107页 |
6.3.2 实例概述 | 第107-108页 |
6.4 验证结果讨论 | 第108-117页 |
6.4.1 两种算法仿真结果对比 | 第108-116页 |
6.4.2 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电性能对比 | 第116-11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18-12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18-119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9-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作者简介 | 第134-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