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家庭代际信息反哺与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变迁--来自103户大学生家庭的调查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6-29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6-20页
        一 问题缘起第16-18页
        二 研究意义第18-20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0-25页
        一 关于“老年群体发展”的研究综述第20-22页
        二 关于“数字化变迁”的研究综述第22-23页
        三 关于“信息反哺”的研究综述第23-25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5-28页
        一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第25-27页
        二 研究方法第27-28页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与主要创新第28-29页
        一 研究重难点第28页
        二 研究创新点第28-29页
第一章 变迁与反哺——家庭内部的老年群体数字化之路第29-47页
    第一节 概念界定——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的相关讨论第29-34页
        一 数字化生存与数字难民第30-32页
        二 代际关系与数字代沟第32-33页
        三 代际传播与信息反哺第33-34页
    第二节 纵向对比——代际关系的历史演进与中心转移第34-39页
        一 传统部族——传承有序的代际关系第35-36页
        二 工业社会——中心倾斜的代际关系第36-37页
        三 数字时代——长幼失衡的代际关系第37-39页
    第三节 横向剖析——数字化适应的当代困境与救赎渠道第39-47页
        一 亲代数字化适应的困境所在第39-42页
        二 子代信息优势奠定反哺基础第42-44页
        三 信息反哺推动亲代数字移民第44-45页
        四 代际反哺促使两代共同成长第45-47页
第二章 基于103户大学生家庭的研究设计第47-56页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假设第47-48页
        一 研究问题第47-48页
        二 研究假设第48页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第48-54页
        一 抽样方案与样本测量第48-49页
        二 指标量化与数据测量第49-54页
    第三节 焦点小组的设计与实施第54-56页
        一 选样方法与确定第54-55页
        二 访谈设计与提纲第55-56页
第三章 子代信息反哺对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的影响分析第56-79页
    第一节 两代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56-62页
        一 亲子样本的人口统计学描述第56-57页
        二 以家庭为单位的样本描述第57-59页
        三 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对比描述第59-61页
        四 反哺意愿与效果的得分描述第61-62页
    第二节 基于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第62-70页
        一 数字化生存能力差异的考察第62-63页
        二 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影响分析第63-67页
        三 家庭层面的影响因素检验第67-68页
        四 不同数字化层面的反哺比较第68-69页
        五 反哺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分析第69-70页
    第三节 基于焦点小组的定性分析第70-79页
        一 访谈实施与样本画像第70-72页
        二 有关家庭代际反哺影响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的讨论第72-79页
第四章 利用家庭代际反哺加快老年群体数字化进程的策略第79-84页
    第一节 “乌鸦反哺”——子代主动营造终身学习的家庭氛围第79-81页
        一 摒弃既有的认知偏见第79-80页
        二 维持良好的家庭沟通第80-81页
        三 扩展多样的反哺内容第81页
    第二节 “与时俱进”——亲代积极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环境第81-84页
        一 树立数字化生存意识第82页
        二 改善家庭的沟通模式第82-84页
结语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附录A 家庭代际信息反哺对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影响的调查(父母版)第89-95页
附录B 家庭代际信息反哺对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影响的调查(子女版)第95-101页
个人简历第10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儒家文化在越南的跨文化传播--以越南文庙为例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