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7页 |
1.5 拟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1.5.1 研究重点和难点及拟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2 不足和后续研究问题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高龄老人 | 第19页 |
2.1.2 失能老人 | 第19页 |
2.1.3 空巢老人 | 第19页 |
2.1.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需求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代际理论 | 第21页 |
2.2.3 社会嵌入理论 | 第21-22页 |
2.2.4 增能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 | 第23-38页 |
3.1 养老居住方式意愿分析 | 第23-24页 |
3.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内容的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3.2.1 经济收入减少 | 第24-25页 |
3.2.2 自理能力下降 | 第25-26页 |
3.2.3 慢性病比例增多 | 第26-27页 |
3.2.4 角色转变 | 第27-28页 |
3.2.5 自我维权意识薄弱 | 第28页 |
3.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描述性分析 | 第28-31页 |
3.3.1 生活照料需求 | 第28-29页 |
3.3.2 医疗照护需求 | 第29页 |
3.3.3 精神慰藉需求 | 第29-30页 |
3.3.4 法律援助需求 | 第30-31页 |
3.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对比分析 | 第31-36页 |
3.4.1 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3.4.2 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城乡对比分析 | 第32页 |
3.4.3 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2008-2014年纵向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3.4.4 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特殊人群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3.5 归纳总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38-55页 |
4.1 研究设计和研究假设 | 第38-42页 |
4.1.1 模型设定 | 第38页 |
4.1.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分析 | 第38-41页 |
4.1.3 研究假设 | 第41-42页 |
4.2 交互分析 | 第42-43页 |
4.2.1 个体特征 | 第42页 |
4.2.2 健康状况 | 第42-43页 |
4.2.3 经济状况 | 第43页 |
4.2.4 居住状况 | 第43页 |
4.2.5 代际支持 | 第43页 |
4.3 二元logit回归分析 | 第43-53页 |
4.3.1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4.3.2 敏感性分析 | 第49-53页 |
4.4 结论和讨论 | 第53-55页 |
第5章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典型案例分析 | 第55-59页 |
5.1 天津静海城乡统筹模式 | 第55-56页 |
5.2 虚拟养老院模式 | 第56-57页 |
5.3 海曙模式 | 第57-58页 |
5.4 社会合作型新模式 | 第58页 |
5.5 归纳总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未来发展和措施建议 | 第59-64页 |
6.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未来发展方向 | 第59-60页 |
6.1.1 老年群体差异性将带来更多的需求多样性 | 第59页 |
6.1.2 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 第59-60页 |
6.1.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处于动态调整中 | 第60页 |
6.1.4 健康服务和精神慰藉是未来最需要加快发展的项目 | 第60页 |
6.2 全面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措施建议 | 第60-64页 |
6.2.1 明晰各方职责,探索市场化养老路径 | 第60-61页 |
6.2.2 以需求为导向,在质和量上齐发力 | 第61页 |
6.2.3 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养老模式 | 第61-62页 |
6.2.4 政府养老服务政策和财力支持向农村倾斜 | 第62页 |
6.2.5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服务主体认知度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