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远程审判概述 | 第12-19页 |
第一节 远程审判产生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远程审判的含义及特点 | 第13-15页 |
一、远程审判的含义 | 第13-14页 |
二、远程审判的特点 | 第14-15页 |
第三节 远程审判的实践状况 | 第15-19页 |
一、域外远程审判实践状况 | 第15-17页 |
二、我国远程审判实践状况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远程审判的现实意义、法理基础及诉讼价值 | 第19-34页 |
第一节 远程审判的现实意义 | 第19-24页 |
一、实践司法为民的客观要求 | 第20-21页 |
二、缓解审判工作压力的客观要求 | 第21-22页 |
三、降低刑事案件审判成本和提高审判安全的客观要求 | 第22-24页 |
第二节 远程审判的法理基础 | 第24-27页 |
一、远程审判与直接言辞原则 | 第24-25页 |
二、远程审判与公开审判原则 | 第25-26页 |
三、远程审判与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 | 第26页 |
四、远程审判与当事人程序利益保护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远程审判的诉讼价值 | 第27-34页 |
一、远程审判的程序价值 | 第28-32页 |
二、远程审判的实体价值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远程审判开展条件及审理程序 | 第34-42页 |
第一节 远程审判开展条件 | 第34-38页 |
一、完备的远程审判系统 | 第35-36页 |
二、远程审理点的选定 | 第36-38页 |
三、专业技术人员 | 第38页 |
第二节 远程审判的审理程序 | 第38-40页 |
一、适用案件范围 | 第38-39页 |
二、程序启动阶段 | 第39页 |
三、审前准备阶段 | 第39页 |
四、开庭审理阶段 | 第39-40页 |
五、庭审结束阶段 | 第40页 |
第三节 对上述审理程序的评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远程审判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 第42-58页 |
第一节 远程审判的合法性问题及对策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远程审判对传统工作方式的冲击及对策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远程审判对信息技术依赖的风险及对策 | 第44-46页 |
一、远程审判对信息技术依赖的风险及影响 | 第44-45页 |
二、相关问题对策 | 第45-46页 |
第四节 远程审判案件适用范围问题及对策 | 第46-48页 |
一、适用范围不明确 | 第46页 |
二、相关问题对策 | 第46-48页 |
第五节 质证、认证环节问题及对策 | 第48-51页 |
一、远程审判质证、认证问题 | 第49-50页 |
二、相关问题对策 | 第50-51页 |
第六节 远程审判对庭审效果的影响及对策 | 第51-54页 |
一、远程审判削弱了法官的判断力 | 第52页 |
二、远程审判削弱了庭审的“剧场效果” | 第52-53页 |
三、相关问题对策 | 第53-54页 |
第七节 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对远程审判开展之影响及对策 | 第54-56页 |
一、经费保障不足对远程审判开展之影响 | 第55-56页 |
二、相关问题对策 | 第56页 |
第八节 法院协调与配合问题及对策 | 第56-58页 |
一、我国法院协调配合存在之问题 | 第56-57页 |
二、相关问题对策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