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诉权保留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s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诉权保留问题概述 | 第11-23页 |
第一节 诉权保留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一、诉权理论的现状 | 第11-12页 |
二、诉权保留概念的界定 | 第12页 |
三、诉权保留现象的出现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诉权保留的实务与立法现状 | 第14-19页 |
一、诉权保留的实务现状 | 第14-17页 |
二、我国对诉权保留的立法现状 | 第17-18页 |
三、对立法现状的分析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诉权保留的必要性 | 第19-23页 |
一、当事人提出诉权保留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二、法院依职权主动适用诉权保留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三、诉权保留对诉讼时效的影响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诉权保留之法理基础与比较研究 | 第23-29页 |
第一节 诉权保留之法理基础 | 第23-26页 |
一、权利请求的可分性 | 第23-24页 |
二、处分原则 | 第24-25页 |
三、法官的职权 | 第25-26页 |
第二节 诉权保留之比较研究 | 第26-29页 |
一、德国 | 第27-28页 |
二、日本 | 第28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诉权保留之相关理论探讨 | 第29-38页 |
第一节 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 | 第29-32页 |
一、诉讼请求 | 第29-30页 |
二、诉讼标的 | 第30-32页 |
三、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 | 第32页 |
第二节 一事不再理与既判力 | 第32-35页 |
一、一事不再理原则及其衡量标准 | 第32-34页 |
二、既判力的判断依据与时间范围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诉权保留案件的诉之识别 | 第35-38页 |
一、诉及其要素 | 第35-36页 |
二、诉权保留案件的诉之识别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对诉权保留的规制 | 第38-45页 |
第一节 诉权保留的规范 | 第38-41页 |
一、当事人提出诉权保留应具备的条件 | 第38-40页 |
二、对法院依职权主动适用诉权保留的规范 | 第40页 |
三、对诉权保留审查及处理的规范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诉权保留的制约 | 第41-45页 |
一、对当事人提出诉权保留的制约 | 第41-43页 |
二、对法院依职权主动适用诉权保留的制约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