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9页 |
1、我国民事拘传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9-12页 |
1.1 仅适用于被告,范围过于狭窄 | 第9-10页 |
1.2 规定“二次传唤”为前提,理念不合理 | 第10-12页 |
2、对拘传制度适用对象的完善建议 | 第12-17页 |
2.1 拘传也应适用于部分已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本人 | 第12-13页 |
2.2 必要共同诉讼中,对部分不到庭的当事人也应适用拘传 | 第13-15页 |
2.3 拘传对原告也应适用 | 第15-17页 |
3、对拘传措施在程序和操作上的建议 | 第17-21页 |
3.1 设置拘传适用条件和程序 | 第17-18页 |
3.2 拘传场所应根据办案需要进行指定 | 第18页 |
3.3 设立拘传的例外排除情形 | 第18-19页 |
3.4 增设民事执行中拘传的法定事由 | 第19页 |
3.5 利用社会效应实现诉讼价值 | 第19-21页 |
4、撤诉和缺席审判与拘传措施的衔接 | 第21-24页 |
4.1 原告撤诉也应考虑被告意见 | 第21-22页 |
4.2 缺席判决损害了“被缺席者的审级利益” | 第22-24页 |
5、结语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致谢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