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西北干旱地区绿洲城市水系规划与城市特色研究--以新疆库尔勒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1.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2-15页
        1.2.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1.2.2 论文研究的方法第13页
        1.2.3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 国内外关于干旱地区水系规划的研究第15-18页
        1.3.1 国外关于水系规划的研究第15-16页
        1.3.2 国内关于西北干旱地区水系规划的研究第16-18页
    1.4 国内外关于城市特色的研究第18-22页
        1.4.1 国外关于城市特色的研究第18-20页
        1.4.2 国内关于城市特色的研究第20-22页
    1.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2 通过水系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理论分析第23-37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3-24页
        2.1.1 西北干旱地区第23页
        2.1.2 绿洲城市第23-24页
        2.1.3 水系规划第24页
        2.1.4 城市特色第24页
    2.2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4-25页
        2.2.1 人居环境科学第24-25页
        2.2.2 景观生态学第25页
        2.2.3 城市意象理论第25页
    2.3 城市水系与城市特色的关系第25-28页
        2.3.1 城市水系与城市自然环境特色的关系第26-27页
        2.3.2 城市水系与城市空间风貌特色的关系第27-28页
        2.3.3 城市水系与城市社会人文特色的关系第28页
    2.4 西北干旱地区绿洲城市进行水系规划的对策第28-32页
        2.4.1 西北干旱地区绿洲城市进行水系规划所面临的问题第28-29页
        2.4.2 开发水源,保持水系生命力第29-30页
        2.4.3 合理设置拦蓄设施,保证水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第30页
        2.4.4 整合城市水系,构建完整的水系网络第30页
        2.4.5 梳理水系统环境,恢复水系生态系统平衡第30-31页
        2.4.6 发展节水型景观,建设特色水系景观廊道第31-32页
        2.4.7 传承与创造城市水系文化第32页
    2.5 水系规划与城市特色有机结合第32-36页
        2.5.1 城市特色的三个认知层面第32-33页
        2.5.2 通过水系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层次关系第33-34页
        2.5.3 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城市特色塑造策略第34-35页
        2.5.4 滨水景观设计层面城市特色塑造策略第35-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库尔勒城市基本概况第37-45页
    3.1 城市区位条件及历史沿革第37-38页
        3.1.1 区位条件第37页
        3.1.2 历史沿革第37-38页
    3.2 自然地理条件第38-39页
        3.2.1 地形地貌第38页
        3.2.2 气候条件第38-39页
        3.2.3 水文情况第39页
    3.3 社会经济条件第39-40页
    3.4 社会文化第40-41页
    3.5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41-42页
        3.5.1 城市性质第41-42页
        3.5.2 城市规模第42页
    3.6 市区水系概况第42-43页
    3.7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库尔勒城市特色塑造第45-67页
    4.1 城市总体布局第45-52页
        4.1.1 水系与城市空间布局演变历史第45-49页
        4.1.2 水系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第49-50页
        4.1.3 以水系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布局构思第50-51页
        4.1.4 通过水系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第51-52页
    4.2 城市道路系统第52-54页
        4.2.1 城市道路变迁过程第53页
        4.2.2 水系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第53-54页
        4.2.3 通过水系规划的城市道路系统保护与更新第54页
    4.3 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第54-57页
        4.3.1 依水而生的生态廊道第55-56页
        4.3.2 廊道交汇处的斑块第56-57页
        4.3.3 通过水系规划构建多层次的景观生态格局第57页
    4.4 城市天际线第57-60页
        4.4.1 视点的选择第57-58页
        4.4.2 层次感第58页
        4.4.3 韵律与变化第58-59页
        4.4.4 对比与和谐第59-60页
    4.5 城市历史与文化第60-64页
        4.5.1 水系与城市历史与文化第60-62页
        4.5.2 通过水系规划对城市社会人文特色的塑造第62-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7页
5 滨水景观设计层面的库尔勒城市特色塑造第67-97页
    5.1 以水为脉的水系连接第67-70页
        5.1.1 “三河贯通”工程一期第68页
        5.1.2 发展水循环模式第68-70页
    5.2 蓝线内要素设计第70-78页
        5.2.1 河道平面形式第70-72页
        5.2.2 河道断面形式第72-75页
        5.2.3 驳岸设计第75-77页
        5.2.4 水质保护第77-78页
    5.3 绿线内要素设计第78-82页
        5.3.1 水生植物种植设计第78-80页
        5.3.2 陆生植物种植设计第80-82页
    5.4 灰线内要素设计第82-94页
        5.4.1 桥梁第83-86页
        5.4.2 码头第86-87页
        5.4.3 滨水建筑第87-89页
        5.4.4 滨水广场第89-90页
        5.4.5 滨水休闲步道第90页
        5.4.6 公共设施与小品第90-94页
    5.5 滨水活动第94-95页
    5.6 本章小结第95-9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6.1 主要结论第97-98页
    6.2 研究展望第98-99页
致谢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图表目录第103-107页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中小城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城市历史建筑及其周边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以西安碑林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