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水事纠纷概述 | 第15-23页 |
2.1 水事纠纷案例评析 | 第15-16页 |
2.2 水事纠纷的特征 | 第16-17页 |
2.2.1 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是水权 | 第16页 |
2.2.2 水事纠纷的当事人具有群体性 | 第16-17页 |
2.2.3 水事纠纷具有自然科学性 | 第17页 |
2.2.4 水事纠纷具有跨区域性 | 第17页 |
2.3 水事纠纷与其他自然资源纠纷的竞合 | 第17-20页 |
2.3.1 水事纠纷与矿产纠纷的竞合 | 第18-19页 |
2.3.2 水事纠纷与渔业纠纷的竞合 | 第19页 |
2.3.3 水事纠纷与土地纠纷的竞合 | 第19-20页 |
2.4 水事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0-23页 |
2.4.1 政府政策选择的价值偏好 | 第20-21页 |
2.4.2 水资源公共财产性质“搭便车”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3 水资源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 | 第22-23页 |
3 我国水事纠纷解决模式的现状及评析 | 第23-32页 |
3.1 自行解决模式的现状及评析 | 第23-26页 |
3.1.1 协商解决 | 第23-24页 |
3.1.2 人民调解解决 | 第24-25页 |
3.1.3 民间仲裁解决 | 第25-26页 |
3.2 行政解决模式的现状及评析 | 第26-29页 |
3.2.1 行政解决模式的现状 | 第26-28页 |
3.2.2 行政解决模式的评析 | 第28-29页 |
3.3 诉讼解决模式的现状及评析 | 第29-32页 |
3.3.1 诉讼解决模式的现状 | 第29-30页 |
3.3.2 诉讼解决模式的评析 | 第30-32页 |
4 国外水事纠纷解决模式的借鉴 | 第32-37页 |
4.1 美国ADR中自行解决模式的借鉴 | 第32-33页 |
4.2 日本公害纠纷行政处理方式的借鉴 | 第33-35页 |
4.3 西班牙巴伦西亚水法庭模式的借鉴 | 第35-37页 |
5 水事纠纷多元解决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37-41页 |
5.1 效率价值在水事纠纷解决模式中的运用 | 第37-38页 |
5.2 正义价值在水事纠纷解决模式中的运用 | 第38-39页 |
5.3 自由价值在水事纠纷解决模式中的运用 | 第39-41页 |
6 我国水事纠纷多元解决模式的完善 | 第41-51页 |
6.1 自行解决模式的完善 | 第41-43页 |
6.1.1 协商方式的完善建议 | 第41-42页 |
6.1.2 人民调解方式的完善建议 | 第42页 |
6.1.3 民间仲裁方式的完善建议 | 第42-43页 |
6.2 行政解决模式的完善 | 第43-45页 |
6.2.1 明确行政处理效力 | 第43-44页 |
6.2.2 设立专门行政处理机构 | 第44-45页 |
6.2.3 完善行政处理时效制度 | 第45页 |
6.3 诉讼解决模式的完善 | 第45-47页 |
6.3.1 扩大起诉资格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 第45-46页 |
6.3.2 形成水事纠纷的专门审判组织 | 第46页 |
6.3.3 加强环保团体及执业律师的发展 | 第46-47页 |
6.4 多元纠纷解决模式的路径选择 | 第47-49页 |
6.4.1 依据水事纠纷的种类选择相应的解决途径 | 第47-48页 |
6.4.2 依据水事纠纷解决模式的特点选择解决途径 | 第48-49页 |
6.5 水事纠纷解决的实践应用 | 第49-51页 |
7 结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