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2.1 企业选择纵向一体化的驱动力 | 第20-21页 |
2.2 纵向一体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 纵向一体化水平的测度方法 | 第22-23页 |
2.4 汽车产业市场占有率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5 汽车产业的技术效率 | 第24-26页 |
第3章 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历程 | 第26-33页 |
3.1 美国汽车产业 | 第26-27页 |
3.2 日本汽车工业 | 第27-28页 |
3.3 我国汽车工业 | 第28-31页 |
3.3.1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3.3.2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 | 第29-30页 |
3.3.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第30-31页 |
3.4 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整车企业纵向一体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3-41页 |
4.1 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的界定 | 第33页 |
4.2 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的动因 | 第33-34页 |
4.3 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34-40页 |
4.3.1 整车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与企业绩效 | 第39页 |
4.3.2 整车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与市场占有率 | 第39-40页 |
4.3.3 整车企业纵向一体化与技术效率 | 第40页 |
4.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整车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1-57页 |
5.1 整车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 | 第41-44页 |
5.1.1 纵向一体化指数测算方法 | 第41页 |
5.1.2 我国整车制造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 | 第41-44页 |
5.2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44-47页 |
5.2.1 当前盈利能力 | 第44页 |
5.2.2 未来发展能力 | 第44-47页 |
5.3 变量与数据 | 第47-49页 |
5.3.1 控制变量 | 第47-48页 |
5.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5.4 整车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回归模型 | 第49-52页 |
5.4.1 基本模型 | 第49页 |
5.4.2 扩展模型 | 第49-52页 |
5.5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2页 |
5.6 稳健性检验 | 第52-55页 |
5.7 基于产业层面的实证检验 | 第55-57页 |
5.7.1 整车制造业纵向一体化程度 | 第55页 |
5.7.2 整车制造业绩效分析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57-59页 |
6.1.1 整车企业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盈利能力 | 第57页 |
6.1.2 整车企业纵向一体化与市场占有率 | 第57-58页 |
6.1.3 整车企业纵向一体化与技术创新效率 | 第58-5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9-61页 |
6.2.1 横向兼并与纵向整合兼顾 | 第59页 |
6.2.2 合理选择纵向一体化环节 | 第59-60页 |
6.2.3 加强技术创新合作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