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4.1 创业 | 第11-12页 |
1.4.2 创业教育与“全校性”创业教育 | 第12页 |
1.4.3 创业教育课程 | 第12-13页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美国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及高校“全校性”创业教育课程概况 | 第14-27页 |
2.1 美国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2.1.1 萌芽阶段(1947年以前) | 第14页 |
2.1.2 初创阶段(1947-1970) | 第14-15页 |
2.1.3 发展阶段(1970-1990) | 第15页 |
2.1.4 繁荣阶段(1990-今) | 第15-17页 |
2.1.5 未来发展趋势 | 第17页 |
2.2 美国“全校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 第17-27页 |
2.2.1 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 第17-20页 |
2.2.2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 第20-24页 |
2.2.3 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建设 | 第24页 |
2.2.4 创业教育课程组织模式 | 第24-27页 |
第3章 美国“全校性”创业教育课程案例研究 | 第27-41页 |
3.1 “全校性”创业教育课程辐射模式——康奈尔大学案例研究 | 第27-31页 |
3.1.1 康奈尔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 第27-28页 |
3.1.2 康奈尔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 第28-30页 |
3.1.3 康奈尔大学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 第30-31页 |
3.1.4 康奈尔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建设 | 第31页 |
3.2 “全校性”创业教育课程(单一)磁石模式——麻省理工学院案例研究 | 第31-37页 |
3.2.1 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 第32页 |
3.2.2 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 第32-36页 |
3.2.3 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式 | 第36-37页 |
3.2.4 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建设 | 第37页 |
3.3 “全校性”创业教育课程(多重)磁石模式——斯坦福大学案例研究 | 第37-41页 |
3.3.1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 第37-38页 |
3.3.2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 第38-40页 |
3.3.3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 第40页 |
3.3.4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建设 | 第40-41页 |
第4章 美国“高校全校性”创业教育课程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7页 |
4.1 美国高校“全校性”创业教育课程的整体特点 | 第41-42页 |
4.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42-45页 |
4.3 美国高校“全校性”创业教育课程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7页 |
4.3.1 建立合理的创业课程目标 | 第45页 |
4.3.2 构建跨学科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 第45-46页 |
4.3.3 建立全覆盖、分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 第46页 |
4.3.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