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三氮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4页
    1.1 三氮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0-17页
        1.1.1 三氮烯类化合物用作金属离子显色剂第10-11页
        1.1.2 以三氮烯为配体用作催化剂第11-13页
        1.1.3 通过三氮烯合成杂环化合物第13页
        1.1.4 三氮烯作为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第13-14页
        1.1.5 三氮烯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第14-17页
    1.2 生物活性查尔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7-23页
        1.2.1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第18-19页
        1.2.2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第19-20页
        1.2.3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抗疟活性第20-21页
        1.2.4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其他活性第21-23页
    1.3 生物活性 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研究进展第23-25页
    1.4 生物活性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研究进展第25-29页
        1.4.1 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第25-27页
        1.4.2 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第27页
        1.4.3 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其他生物活性第27-29页
    1.5 生物活性 1, 3, 4-噁二唑类化合物研究进展第29-32页
        1.5.1 1, 3, 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第29-30页
        1.5.2 1, 3, 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第30页
        1.5.3 1, 3, 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第30-31页
        1.5.4 1, 3, 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其他活性第31-32页
    1.6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实验部分第34-49页
    2.1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2.2 查尔酮类衍生物的合成第35-41页
        2.2.1 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7-38页
        2.2.2 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8-39页
        2.2.3 1, 2, 3-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9页
        2.2.4 小结第39-41页
    2.3 2-氨基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第41-43页
        2.3.1 化合物 12k1-12k7的合成第42页
        2.3.2 化合物 13l1-13l7的合成第42页
        2.3.3 小结第42-43页
    2.4 苯甲酰腙类衍生物的合成第43-45页
        2.4.1 化合物14的合成第44页
        2.4.2 化合物15的合成第44页
        2.4.3 化合物16的合成第44页
        2.4.4 化合物17的合成第44-45页
        2.4.5 苯甲醛4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第45页
        2.4.6 化合物 18m1-18m10的合成第45页
        2.4.7 小结第45页
    2.5 1, 3, 4-噁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第45-47页
        2.5.1 化合物 20o1-20o11的合成第46页
        2.5.2 小结第46-47页
    2.6 化合物生物活性测试第47-49页
        2.6.1 抗肿瘤活性测试第47页
        2.6.2 抑菌活性测试第47-49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9-88页
    3.1 化合物结果表征第49-67页
        3.1.1 糖酯类化合物的表征第49-52页
        3.1.2 糖苷类化合物的表征第52-55页
        3.1.3 1, 2, 3-三氮唑类化合物的表征第55-56页
        3.1.4 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的表征第56-59页
        3.1.5 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表征第59-63页
        3.1.6 1, 3, 4-噁二唑类衍生物的表征第63-67页
    3.2 讨论第67-83页
        3.2.1 糖酯类化合物第67-71页
        3.2.2 糖苷类化合物第71-75页
        3.2.3 1, 2, 3-三氮唑类化合物第75-77页
        3.2.4 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第77-79页
        3.2.5 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第79-81页
        3.2.6 1, 3, 4-噁二唑类衍生物第81-83页
    3.3 活性测试结果第83-88页
        3.3.1 抗癌活性测试结果第83-86页
        3.3.2 抑菌活性测试结果第86-88页
第四章 结论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6页
附录第96-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氢键自组装作用的PEA和PEO-g-P4VP纳米胶束的制备
下一篇:中国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