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山东省禽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型的检测

符号及缩略词第4-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前言第10-28页
    1.1 大肠杆菌的基本特性第11页
    1.2 大肠杆菌的抗原特性第11-12页
    1.3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第12-15页
        1.3.1 致病物质第12-13页
        1.3.2 临床表现第13-15页
    1.4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历史第15-16页
    1.5 喹诺酮类药物的种类及其抗菌作用第16-19页
        1.5.1 诺氟沙星第16页
        1.5.2 环丙沙星第16-17页
        1.5.3 氧氟沙星第17页
        1.5.4 恩诺沙星第17页
        1.5.5 培氟沙星第17-18页
        1.5.6 西他沙星第18页
        1.5.7 加雷沙星第18页
        1.5.8 贝西沙星第18页
        1.5.9 安妥沙星第18页
        1.5.10 Delafloxacin第18-19页
        1.5.11 非那沙星第19页
        1.5.12 奈诺沙星第19页
        1.5.13 奥泽沙星第19页
    1.6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第19-20页
    1.7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第20-26页
        1.7.1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第20-21页
        1.7.2 编码 DNA 和拓扑异构酶Ⅳ的基因发生点突变第21页
        1.7.3 主动外排第21-22页
        1.7.4 质粒介导的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第22-26页
            1.7.4.1 Qnr 蛋白的发现及耐药活性第22-25页
            1.7.4.2 aac(6’)-Ib-cr 基因的发现及耐药机制第25页
            1.7.4.3 质粒介导的外排泵基因及其耐药机制第25-26页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6-28页
2 材料及方法第28-37页
    2.1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第28-30页
        2.1.1 病料来源第28页
        2.1.2 供试药物及培养基第28页
        2.1.3 仪器及设备第28页
        2.1.4 细菌的显微镜检查第28页
        2.1.5 病原分离培养及纯化第28-29页
        2.1.6 菌落形态学观察第29页
        2.1.7 生化鉴定按常规方法第29页
        2.1.8 血清型鉴定第29页
        2.1.9 药敏试验第29-30页
    2.2 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流行性检测与克隆测序第30-37页
        2.2.1 试验菌株第30页
        2.2.2 细菌生长培养基第30页
        2.2.3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30页
        2.2.4 电泳缓冲液第30-31页
        2.2.5 琼脂糖凝胶的配制第31页
        2.2.6 实验仪器设备第31页
        2.2.7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第31-32页
        2.2.8 PCR 反应第32页
        2.2.9 PCR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2页
        2.2.10 PCR 产物的回收与定量第32-33页
        2.2.11 回收目的片段的连接及转化第33-34页
        2.2.12 重组质粒 DNA 的提取第34-35页
        2.2.13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5页
        2.2.14 阳性克隆序列测定第35-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45页
    3.1 病菌的培养生长特性第37-38页
    3.2 染色镜检结果第38页
    3.3 病原生化特征第38-39页
    3.4 血清型鉴定结果第39页
    3.5 药敏试验结果第39-40页
    3.6 PMQR 耐药基因的 PCR 扩增结果及产物分析第40-43页
        3.6.1 喹诺酮类耐药基因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结果第41页
        3.6.2 93 株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携带 PMQR 基因的情况第41-43页
    3.7 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符合率结果第43-44页
    3.8 PMQR 基因分别在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和敏感的大肠杆菌菌株中阳性检出率第44-45页
4 讨论第45-48页
    4.1 禽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测第45-46页
    4.2 大肠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分析第46-48页
5 结论第48-49页
6 参考文献第49-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冀北辽河源山地典型森林群落土壤理化特征研究
下一篇: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抗原/抗体检测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