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故意杀人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论文结构 | 第10-12页 |
一、案例介绍及争议问题 | 第12-17页 |
(一)案件的事实经过 | 第12-13页 |
(二)本案的判决结果及理由 | 第13-14页 |
(三)案件的争议焦点 | 第14-17页 |
1.被告人量刑及所受惩处的妥当性 | 第14-15页 |
2.刑事责任年龄降低的分歧 | 第15-17页 |
二、刑事责任年龄及划定的学说争议 | 第17-28页 |
(一)划分刑事责任年龄的不同观点 | 第18-23页 |
1.固定刑事责任年龄划分理论 | 第18-21页 |
2.弹性刑事责任划分理论 | 第21-23页 |
(二)对未成年人犯罪责任范围的学说比较 | 第23-24页 |
(三)刑事责任年龄差异的中外比较 | 第24-28页 |
1.各国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不同规定 | 第24-25页 |
2.不同刑事责任年龄划定下的社会效果 | 第25-28页 |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实践及理论分析 | 第28-42页 |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情况 | 第28-36页 |
1.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 第28-33页 |
2.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 | 第33-35页 |
3.现有刑罚制度引发的社会讨论及影响 | 第35-36页 |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与量刑 | 第36-40页 |
1.刑事责任年龄调整的可行性 | 第36-38页 |
2.几种未成年人犯罪定罪处罚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三)本案的定性分析及思考 | 第40-42页 |
四、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处罚及量刑的意见及建议 | 第42-45页 |
(一)在审判中坚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42-43页 |
(二)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完善 | 第43-45页 |
1.维持刑事责任年龄不变 | 第43页 |
2.适当增加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