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 第15-21页 |
1.1.1 禽流感病毒的结构特征 | 第15-17页 |
1.1.2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特征 | 第17-20页 |
1.1.3 禽流感的遗传变异特征 | 第20-21页 |
1.2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 | 第21-24页 |
1.2.1 表面基因与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关系 | 第21-22页 |
1.2.2 内部基因与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关系 | 第22-24页 |
1.3 H9N2禽流感概述 | 第24-30页 |
1.3.1 H9N2禽流感病毒的进化现状 | 第25-26页 |
1.3.2 H9N2在LPMs和散养活禽中的分布 | 第26-30页 |
1.4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1.5 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4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页 |
2.2 禽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 | 第33-38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33-34页 |
2.2.2 病毒RNA提取 | 第34-35页 |
2.2.3 Real-timeRT-PCR检验阳性 | 第35-36页 |
2.2.4 病毒增殖 | 第36-37页 |
2.2.5 红细胞凝集试验 | 第37-38页 |
2.3 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38-41页 |
2.3.1 获取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序列 | 第38-39页 |
2.3.2 禽流感病毒基因克隆 | 第39-40页 |
2.3.3 进化树构建及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2.4 H9N2亚型对小鼠致病性研究 | 第41-43页 |
2.4.1 小鼠攻毒实验 | 第41页 |
2.4.2 组织病毒滴度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43-75页 |
3.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第43-45页 |
3.1.1 病毒分离率 | 第43-44页 |
3.1.2 不同宿主禽流感病毒分离特点 | 第44页 |
3.1.3 病毒亚型鉴定 | 第44-45页 |
3.1.4 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 第45页 |
3.1.5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 | 第45页 |
3.2 序列分析和进化分析 | 第45-73页 |
3.2.1 HA基因分析 | 第45-50页 |
3.2.2 NA基因分析 | 第50-54页 |
3.2.3 PB2基因分析 | 第54-58页 |
3.2.4 PB1基因分析 | 第58-61页 |
3.2.5 PA基因分析 | 第61-64页 |
3.2.6 NP基因分析 | 第64-67页 |
3.2.7 M基因分析 | 第67-70页 |
3.2.8 NS基因分析 | 第70-73页 |
3.3 H9N2亚型AIV对小鼠致病性研究结果 | 第73-75页 |
3.3.1 体重变化 | 第73页 |
3.3.2 肺指数结果 | 第73-74页 |
3.3.3 TCID_(50)滴定 | 第74-7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5-82页 |
4.1 病毒的分离 | 第75-76页 |
4.2 同源性和进化分析 | 第76-78页 |
4.3 分子特征 | 第78-81页 |
4.4 小鼠致病性实验 | 第81-8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5.1 结论 | 第82-84页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5页 |
附录-硕士期间参与课题与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