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半导体钒酸铋的基本属性 | 第11-12页 |
1.3 半导体钒酸铋的合成方法 | 第12-13页 |
1.3.1 化学浴沉积法 | 第12页 |
1.3.2 水热合成法 | 第12页 |
1.3.3 溶胶-凝胶法 | 第12-13页 |
1.3.4 金属有机分解法 | 第13页 |
1.4 钒酸铋改性方法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3-16页 |
1.4.1 形貌调控 | 第13页 |
1.4.2 复合结构 | 第13-14页 |
1.4.3 元素掺杂研究 | 第14-15页 |
1.4.4 晶面设计调控 | 第15-16页 |
1.5 钒酸铋的应用及原理 | 第16页 |
1.6 多金属氧酸盐简介 | 第16-17页 |
1.6.1 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和性质 | 第16页 |
1.6.2 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 | 第16-17页 |
1.7 论文选题依据及目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多酸/钒酸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2.2 BiVO_4-POMs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19页 |
2.2.3 催化剂表征 | 第19页 |
2.2.4 光催化测试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8页 |
2.3.1 XRD结果分析 | 第20-22页 |
2.3.2 SEM表征 | 第22页 |
2.3.3 TEM表征 | 第22-23页 |
2.3.4 UV-vis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2.3.5 XPS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2.3.6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25-26页 |
2.3.7 催化剂稳定性能分析 | 第26-27页 |
2.3.8 光催化机理探究 | 第27-28页 |
2.3.9 I-t表征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多酸/钒酸铋/酞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的研究 | 第29-40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0页 |
3.2.2 钒酸铋的合成 | 第30页 |
3.2.3 多酸/钒酸铋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0页 |
3.2.4 多酸/钒酸铋/酞菁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0页 |
3.2.5 基本属性表征 | 第30页 |
3.2.6 光电化学测试 | 第30-31页 |
3.2.7 光催化测试 | 第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3.3.1 SEM表征 | 第31页 |
3.3.2 EDX表征 | 第31-33页 |
3.3.3 XRD表征 | 第33-34页 |
3.3.4 UV-vis表征 | 第34页 |
3.3.5 光催化性质表征 | 第34-35页 |
3.3.6 I-t测试 | 第35-36页 |
3.3.7 EIS测试 | 第36页 |
3.3.8 LSV测试表征 | 第36-37页 |
3.3.9 荧光测试表征 | 第37-38页 |
3.3.10 光催化机理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多酸/钒酸铋/硫化镉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0-47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2.2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0-41页 |
4.2.3 掺杂多酸 | 第41页 |
4.2.4 基本属性表征 | 第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4.3.1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41-42页 |
4.3.2 SEM及EDX分析 | 第42-43页 |
4.3.3 紫外可见电子光谱 | 第43页 |
4.3.4 光催化测试 | 第43-44页 |
4.3.5 I-t测试 | 第44页 |
4.3.6 EIS测试 | 第44-45页 |
4.3.7 光催化降解机理图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