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篆书对汉碑额的借鉴与表现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缘由和术语释义 | 第8-10页 |
1.选题缘由 | 第8-9页 |
2.汉碑额的术语释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页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考据学、金石学的兴起 | 第12-14页 |
二、书学理论家对汉碑额的深入研究 | 第14-19页 |
(一)汉碑额的收藏与考证 | 第14-15页 |
(二)对汉碑额书法的讨论 | 第15-16页 |
(三)强调借鉴汉碑额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四)对汉碑额不同风格的比较研究 | 第17-19页 |
三、取法汉碑额的最初成功者——邓石如 | 第19-28页 |
(一)邓石如的书学渊源 | 第19-20页 |
(二)取法汉碑额而成就其个性化篆书 | 第20-27页 |
1.对汉碑额笔法的借鉴与改革 | 第22-24页 |
2.对汉碑额结体的创造性发展 | 第24-26页 |
3.对汉碑额章法的改革创新 | 第26-27页 |
(三)邓石如的成就影响深远 | 第27-28页 |
四、清代晚期篆书对汉碑额借鉴的进一步发展 | 第28-35页 |
(一)篆隶相融于一体 | 第28-30页 |
(二)对篆书趣味性的探讨与实践 | 第30-32页 |
(三)将楷意巧妙融入篆书创作 | 第32-35页 |
五、清篆取法汉碑额对后世的影响 | 第35-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图——部分汉碑额图式 | 第47-50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