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51页 |
1.1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6-23页 |
1.1.1 引言 | 第16-17页 |
1.1.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7页 |
1.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7-20页 |
1.1.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0-23页 |
1.2 钠离子电池简介 | 第23-38页 |
1.2.1 引言 | 第23-24页 |
1.2.2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1.2.3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25-27页 |
1.2.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7-38页 |
1.3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1页 |
第二章 介孔准单晶NiCo_2O_4超晶格纳米带的制备及储锂研究 | 第51-68页 |
2.1 前言 | 第51-5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52页 |
2.2.2 样品的制备 | 第52-53页 |
2.2.3 样品表征 | 第53页 |
2.2.4 电化学测试 | 第5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4页 |
2.3.1 样品的形貌与结构 | 第53-60页 |
2.3.2 电化学性质 | 第60-6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第三章 少层石墨烯包覆二氧化钛分级多孔纳米片的制备及超快电容储钠研究 | 第68-94页 |
3.1 前言 | 第68-7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70页 |
3.2.2 样品制备 | 第70页 |
3.2.3 样品表征 | 第70-71页 |
3.2.4 样品的电化学测试 | 第71页 |
3.2.5 样品的DFT计算 | 第71-7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9页 |
3.3.1 样品的形貌与结构 | 第72-79页 |
3.3.2 电化学性能 | 第79-8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第四章 碳包覆交联二氧化钛分级多孔纳米片的厚度调节及储钠研究 | 第94-115页 |
4.1 前言 | 第94-9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5-97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95页 |
4.2.2 样品制备 | 第95-96页 |
4.2.3 样品表征 | 第96页 |
4.2.4 样品的电化学测试 | 第96-9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7-110页 |
4.3.1 样品的形貌与结构 | 第97-104页 |
4.3.2 电化学性质 | 第104-11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第五章 TiO_2颗粒镶嵌碳纳米片组装的簇状结构制备及储钠研究 | 第115-133页 |
5.1 前言 | 第115-11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6-118页 |
5.2.1 实验药品 | 第116-117页 |
5.2.2 样品的制备 | 第117页 |
5.2.3 样品表征 | 第117页 |
5.2.4 电化学测试 | 第117-11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30页 |
5.3.1 样品的形貌与结构 | 第118-125页 |
5.3.2 电化学性质 | 第125-13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3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6-137页 |
附件 | 第137-1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