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概念界定 | 第13-22页 |
1.5.1 直观想象素养的内涵 | 第13-14页 |
1.5.2 直观想象素养水平评价框架 | 第14-18页 |
1.5.3 知识团 | 第18页 |
1.5.4 “向量与几何”知识团 | 第18-2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2-30页 |
2.1 直观想象素养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27页 |
2.1.1 直观想象素养内涵研究 | 第22页 |
2.1.2 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 第22页 |
2.1.3 数学素养测评研究 | 第22-27页 |
2.2 “知识团”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页 |
2.3 “向量与几何”知识团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0页 |
2.3.1 “向量与几何”知识团进入高中数学教材的必要性研究 | 第27页 |
2.3.2 “向量与几何”知识团教学研究 | 第27-30页 |
3 测评设计与过程 | 第30-44页 |
3.1 测试对象的选取 | 第30-31页 |
3.2 测试试卷的编制生成 | 第31-39页 |
3.2.1 测试试卷的编制 | 第31-32页 |
3.2.2 测试试卷的预测 | 第32-33页 |
3.2.3 测试试卷的生成 | 第33-36页 |
3.2.4 测试试卷信度效度分析 | 第36-39页 |
3.3 数据收集与编码 | 第39-41页 |
3.3.1 数据收集 | 第39页 |
3.3.2 数据编码 | 第39-41页 |
3.4 访谈提纲的编制 | 第41-42页 |
3.5 访谈的实施及反馈 | 第42-44页 |
4 测评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44-64页 |
4.1 基于“向量与几何”知识团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 第44-56页 |
4.1.1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基于“向量及应用”内容维度 | 第44-45页 |
4.1.2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基于“立体几何初步”内容维度 | 第45-54页 |
4.1.3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基于“平面解析几何”内容维度 | 第54-56页 |
4.2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总体水平现状分析 | 第56-59页 |
4.2.1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水平一测评结果分析 | 第57页 |
4.2.2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水平二测评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4.2.3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水平三测评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3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59-62页 |
4.4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水平现状综述 | 第62-64页 |
5 直观想象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教学建议——基于“向量与几何”知识团 | 第64-72页 |
5.1 注重应用情境创设,关注学习信心的建立 | 第64-65页 |
5.2 注重信息技术运用,深化概念本质的理解 | 第65-67页 |
5.3 注重数学语言互译,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 第67-69页 |
5.4 注重实物模型演示,增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 第69-70页 |
5.5 注重数学表达训练,促进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 第70-7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6页 |
6.1 总结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6页 |
附录1 (预测试卷)—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测试试卷 | 第76-80页 |
附录2 (正式测试)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测试试卷 | 第80-84页 |
附录3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