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 1.2.1 以“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之一的专著 | 第10页 |
| 1.2.2 以“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关系的研究 | 第10-11页 |
| 1.2.3 以“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研究 | 第11-12页 |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 第2章 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 第15-23页 |
| 2.1 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涵 | 第15-18页 |
| 2.1.1 文化的涵义 | 第15-16页 |
| 2.1.2 传统文化的涵义 | 第16-18页 |
| 2.2 传统文化的分类 | 第18-19页 |
| 2.3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联系 | 第19-23页 |
| 第3章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 第23-33页 |
| 3.1 必修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 第23-29页 |
| 3.1.1 传统伦理道德 | 第23-25页 |
| 3.1.2 传统政治文化 | 第25-26页 |
| 3.1.3 传统应用型文化 | 第26-27页 |
| 3.1.4 传统心理型文化 | 第27-29页 |
| 3.2 选修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 第29-33页 |
| 3.2.1 古代历史文化 | 第29-30页 |
| 3.2.2 古代哲学思想 | 第30-31页 |
| 3.2.3 古代教育思想 | 第31页 |
| 3.2.4 古代科学技术 | 第31-33页 |
| 第4章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 | 第33-41页 |
| 4.1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 第33-35页 |
| 4.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 第33页 |
| 4.1.2 有利于找到文化的归属感 | 第33-34页 |
| 4.1.3 有利于提高文学的鉴赏力 | 第34-35页 |
| 4.2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 | 第35-36页 |
| 4.2.1 道德为先的教育目标 | 第35页 |
| 4.2.2 情意结合的教育目标 | 第35-36页 |
| 4.2.3 知识为重的教育目标 | 第36页 |
| 4.3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 | 第36-41页 |
| 4.3.1 仪式化的教学方法 | 第37-38页 |
| 4.3.2 结合生活的教学方法 | 第38页 |
| 4.3.3 知识讲座的教学方法 | 第38-41页 |
| 结语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第45-46页 |
| 附录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表 | 第46-47页 |
| 附录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表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