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四、研究创新 | 第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一、青少年职业选择相关研究 | 第11-16页 |
二、赋权理论 | 第16-17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第一章 流动青少年职业选择面临的主要困境 | 第20-30页 |
第一节 福州市L镇流动青少年的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一、福州市L镇简介 | 第20页 |
二、L镇流动青少年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第二节 L镇流动青少年职业选择面临的困境 | 第22-26页 |
一、自我认知不清与低自我评价 | 第22-24页 |
二、职业类别与社会就业环境认知不清 | 第24-26页 |
第三节 阻碍流动青少年职业选择的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一、学业低成就导致低自我评价 | 第26-27页 |
二、学校职业教育缺失 | 第27-28页 |
三、家庭职业教育缺失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赋权视角下流动青少年职业选择问题的社工介入策略 | 第30-38页 |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介入职业选择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32页 |
一、社会工作介入职业选择问题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二、社会工作介入职业选择问题的可行性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职业选择问题的社工介入策略 | 第32-38页 |
一、链接资源,补足乡镇中学职业教育缺失 | 第32-34页 |
二、积极倡导,削弱社会标签的负面影响 | 第34-35页 |
三、关注个体,摆脱低自我评价和低自尊的无权状态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流动青少年职业选择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 第38-48页 |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介入的个案呈现 | 第38-42页 |
一、接案 | 第38页 |
二、资料收集和问题诊断 | 第38-40页 |
三、制定目标与介入计划 | 第40页 |
四、实施介入的具体路径 | 第40-42页 |
五、结案与评估 | 第42页 |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总结与思考 | 第42-48页 |
一、较可行且有效的社会工作策略 | 第43-44页 |
二、需调整的社会工作策略及可能遇到的实施阻力 | 第44-4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50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研究局限 | 第49-50页 |
附录 1 | 第50-54页 |
附录 2 | 第54-60页 |
附录 3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