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模拟训练及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12-15页 |
1.2.1 模拟训练概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测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模拟器总体方案简介及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 第17-23页 |
2.1 直升机训练模拟器功能 | 第17页 |
2.2 模拟器分系统 | 第17-19页 |
2.3 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19-22页 |
2.3.1 测控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19-20页 |
2.3.2 测控系统设计方案 | 第20-21页 |
2.3.3 设计依据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基于STM32的测控板设计 | 第23-37页 |
3.1 测控板设计方案 | 第23-26页 |
3.1.1 嵌入式测控板的总体设计 | 第23-24页 |
3.1.2 测控板中央处理器的选取 | 第24-26页 |
3.2 处理器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26-32页 |
3.2.1 系统时钟电路设计 | 第26-27页 |
3.2.2 系统复位电路设计 | 第27页 |
3.2.3 调试接口电路设计 | 第27页 |
3.2.4 电源电路的设计 | 第27-30页 |
3.2.5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3.2.6 外设接口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3.3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第32页 |
3.4 测控板的制作 | 第32-36页 |
3.4.1 测控板的调试 | 第33-34页 |
3.4.2 测控板的低功耗设计 | 第34-35页 |
3.4.3 测控板的可靠性设计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测控板软件的设计 | 第37-59页 |
4.1 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37-41页 |
4.1.1 μC/OS-II简介 | 第37-38页 |
4.1.2 μC/OS-II软件体系结构 | 第38页 |
4.1.3 μC/OS-II在STM32F103上的移植 | 第38-41页 |
4.2 软件开发平台 | 第41-43页 |
4.3 主程序的设计 | 第43-48页 |
4.3.1 系统时钟的配置 | 第43-44页 |
4.3.2 GPIO的配置 | 第44-46页 |
4.3.3 中断程序的配置 | 第46-47页 |
4.3.4 WWDG的配置 | 第47-48页 |
4.4 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48-54页 |
4.4.1 ADC的配置 | 第48-50页 |
4.4.2 DMA的配置 | 第50-51页 |
4.4.3 串口通信的设计 | 第51-54页 |
4.5 测控板软件的测试 | 第54-56页 |
4.5.1 软件仿真 | 第54-55页 |
4.5.2 软件的硬件调试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5章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 第59-67页 |
5.1 设置虚拟串口 | 第59页 |
5.2 测控计算机软件的设计 | 第59-66页 |
5.2.1 LabWindows/CVI简介 | 第60-61页 |
5.2.2 多线程数据传输的设计 | 第61-64页 |
5.2.3 通信协议的设计 | 第64页 |
5.2.4 开关量检测流程的设计 | 第64-66页 |
5.2.5 设备驱动流程的设计 | 第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测控系统的功能测试 | 第67-73页 |
6.1 单个控制盒的测试 | 第67-69页 |
6.1.1 开关量的测试 | 第67页 |
6.1.2 指示灯的测试 | 第67-68页 |
6.1.3 电机表的测试 | 第68-69页 |
6.2 测控系统整体测试 | 第69-71页 |
6.2.1 开关量的测试 | 第69页 |
6.2.2 模拟量的测试 | 第69-70页 |
6.2.3 指示灯的测试 | 第70页 |
6.2.4 电机表的测试 | 第70-71页 |
6.3 模拟器的调试 | 第71页 |
6.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表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