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6-9页 |
一、反垄断法中的“传导效应”理论概述 | 第9-11页 |
(一)传导效应的实现原理 | 第9页 |
(二)体现传导效应具体的行为方式 | 第9-11页 |
二、反垄断立法中的“传导效应”:理论溯源及立法现状 | 第11-20页 |
(一) 传统市场中传导效应 | 第11-14页 |
(二) 互联网市场中传导效应 | 第14-20页 |
三、“传导效应”发生的条件 | 第20-22页 |
(一)、市场中信息充分性 | 第20-21页 |
(二)、产品的弹性和互补性 | 第21页 |
(三)、优势传递的行为可以节省消费者成本 | 第21-22页 |
四、互联网市场中传导条件的差异 | 第22-24页 |
(一)市场优势不同 | 第22-23页 |
(二)传导的能力和主要方式的不同。 | 第23-24页 |
五、不具有结果损害性的“传导”应符合的条件 | 第24-26页 |
(一)传导优势评估 | 第24-25页 |
(二)合理性原则 | 第25-26页 |
六、反垄断司法中的传导效应及适用中的问题 | 第26-33页 |
(一) 杠杆理论在美国司法上的适用演变 | 第27-30页 |
(二) 经营者集中的杠杆效应规制 | 第30页 |
(三) 互联网产品中的传导行为规制 | 第30-33页 |
七、“传导效应”理论在互联网反垄断中的应用建议 | 第33-36页 |
(一)滥用行为规制方面的建议 | 第34页 |
(二)经营者集中审查方面的建议 | 第34-36页 |
八、利用“传导效应”理论在操作上需要考虑的问题 | 第36-38页 |
1.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36页 |
2.市场优势地位的判定 | 第36-37页 |
3.行为界定困难——互联网传导优势的普遍性和隐蔽性 | 第37-38页 |
4.损害结果的判定 | 第38页 |
结语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件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