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构造论文--桥基论文--桩基论文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后压浆承载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1-13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桩基后压浆施工技术第14-23页
    2.1 桩基后压浆技术的定义及作用第14页
    2.2 桩基后压浆技术的分类第14-17页
        2.2.1 按压浆工艺分类第14-15页
        2.2.2 按压浆部位分类第15-16页
        2.2.3 按压浆管埋设方式分类第16页
        2.2.4 按压浆循环方式分类第16-17页
    2.3 后压浆的作用机理第17-19页
        2.3.1 土层压浆机理分析第17页
        2.3.2 压浆对桩侧土层的影响机理第17-18页
        2.3.3 压浆对桩端土层的作用机理第18-19页
    2.4 桩基后压浆材料要求第19-20页
    2.5 桩基后压浆工艺流程及控制指标要求第20-22页
    2.6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桩基后压浆现场静载试验第23-42页
    3.1 工程简介及试验目的第23页
    3.2 试验技术依据及标准第23-24页
    3.3 试验概况第24-41页
        3.3.1 试验场地及地质条件第24-26页
        3.3.2 桩基后压浆方案设计第26-32页
        3.3.3 试桩、锚桩设计及钢筋计布置第32-36页
        3.3.4 试桩、锚桩极限承载力验算第36-38页
        3.3.5 试桩、锚桩实际压浆情况汇总第38-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静载试验测试结果分析第42-73页
    4.1 试桩极限承载力分析第42-48页
        4.1.1 试桩加载曲线汇总第42页
        4.1.2 试桩S1(无压浆加固)极限承载力第42-44页
        4.1.3 试桩S2(压浆桩)极限承载力分析第44-45页
        4.1.4 试桩S3(压浆桩)加载曲线分析第45-46页
        4.1.5 试桩S4(压浆桩)加载曲线分析第46-47页
        4.1.6 试桩主要试验结果汇总第47-48页
    4.2 桩身轴力分析第48-52页
    4.3 桩侧摩阻力分析第52-62页
        4.3.1 1倍设计荷载下桩侧摩阻力第52-54页
        4.3.2 2倍设计荷载下桩侧摩阻力第54-56页
        4.3.3 3倍设计荷载下桩侧摩阻力第56-58页
        4.3.4 4倍设计荷载下桩侧摩阻力第58-60页
        4.3.5 S1及S2桩侧极限侧摩阻力第60-62页
    4.4 相同沉降条件下桩身内力比较第62-68页
        4.4.1 各桩在3.5mm沉降时桩身内力比较第62-64页
        4.4.2 各桩在7mm沉降时桩身内力比较第64-66页
        4.4.3 各桩在10mm沉降时桩身内力比较第66-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73页
第5章 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第73-80页
    5.1 模型的建立第73页
    5.2 压浆加固体参数第73-76页
    5.3 有限元及试验结果对比第76-80页
        5.3.1 荷载—沉降特性分析第76-77页
        5.3.2 桩侧摩阻特性分析第77-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80-81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沥青摊铺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箱梁的温度效应及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高海拔低等级公路隧道洞内环境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