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诗经》“二南”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3页
    一 本课题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第10-11页
    二 本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二南”名义考第13-24页
    一 从地域角度诠释“二南”述论第13-17页
    二 从乐调角度考察“二南”之名义第17-19页
    三 “二南”为周、召二公据南音改制的乐调第19-22页
    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论“二南”诗非采自同一地区第24-34页
    一 “二南”诗产地诸说述评第24-26页
        (一)采自“周原”说第24-25页
        (二)采自“江汉流域”说第25页
        (三)采自“东都洛邑”说第25-26页
    二 论“二南”诗非产于一地第26-32页
        (一)《关雎》作于今陕西境内黄河沿岸第26-28页
        (二)《螽斯》当采自河南一带第28-29页
        (三)《汝坟》当采自今河南一带第29-30页
        (四)《汉广》当采自江汉流域第30-31页
        (五)《江有汜》当采自江汉流域第31-32页
    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论“二南”诗非产于同一时代第34-43页
    一 “二南”诗产生时代诸说简介第34-36页
        (一)西周早期说述评第34-35页
        (二)春秋说述评第35页
        (三)西周末春秋初说述评第35-36页
    二 “二南”诗非产于同一时期考第36-41页
        (一)论《卷耳》作于西周初期第36-38页
        (二)《甘棠》当为西周中期之作第38-40页
        (三)《何彼秾矣》为东周桓王时期作品第40-41页
    小结第41-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向内转”与新时期文学建构
下一篇:宋祁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