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一、期刊论文方面 | 第12-15页 |
二、学位论文方面 | 第15-16页 |
三、图书专著方面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二、归纳分析法 | 第18页 |
三、实地调查法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福建师范大学馆藏古籍典藏概况 | 第19-25页 |
第一节 馆藏古籍文献来源 | 第19-22页 |
一、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图书馆(1907—1915) | 第19页 |
二、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1907—1951) | 第19-20页 |
三、私立福建学院图书馆(1911—1951) | 第20页 |
四、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1915—1951) | 第20-21页 |
五、福建省立师范学院图书馆(1941—1952) | 第21页 |
六、福州大学图书馆(1951—1953) | 第21页 |
七、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1953—至今) | 第21-22页 |
第二节 馆藏古籍典藏现状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福建师范大学馆藏古籍文献特色 | 第25-47页 |
第一节 按文献类型与版本类别划分 | 第25-30页 |
一、元明清旧椠数量较多 | 第25-28页 |
二、明清抄稿本不乏珍稀之品 | 第28-29页 |
三、古籍丛书多见于《中国丛书综录》 | 第29-30页 |
四、书画碑拓价值较高 | 第30页 |
第二节 按文献内容划分 | 第30-47页 |
一、地方志收藏较为完整 | 第30-31页 |
二、闽人文集数量最多 | 第31-34页 |
三、闽人家谱收藏丰富 | 第34-43页 |
四、闽台关系史料凸显地域特色 | 第43-44页 |
五、中琉历史关系文献意义深远 | 第44-47页 |
第三章 福建师范大学馆藏古籍整理特色 | 第47-65页 |
第一节 金氏图书分类法 | 第47-50页 |
一、20世纪上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 | 第47-48页 |
二、《金氏图书分类法》的创立 | 第48-50页 |
第二节 馆藏古籍文献分类 | 第50-59页 |
一、我国古籍文献分类法的发展 | 第50-51页 |
二、《金氏图书分类法》的沿用 | 第51-59页 |
第三节 馆藏古籍卡片式目录的应用 | 第59-61页 |
一、我国图书馆卡片式目录的发展 | 第59-60页 |
二、福建师范大学馆藏古籍卡片式目录 | 第60-61页 |
第四节 馆藏古籍书本式目录的编制 | 第61-65页 |
一、我国图书馆书本式目录的发展 | 第61页 |
二、福建师范大学馆藏古籍书本式目录 | 第61-65页 |
第四章 福建师范大学馆藏古籍藏书建设 | 第65-75页 |
第一节 馆藏古籍文献资源体系 | 第65页 |
第二节 古籍部门业务工作管理 | 第65-67页 |
一、古籍特藏部图书采访工作 | 第66页 |
二、古籍特藏部图书分类工作 | 第66页 |
三、古籍特藏部图书著录工作 | 第66页 |
四、古籍特藏部读者服务工作 | 第66-67页 |
第三节 馆藏古籍保存与修复 | 第67-70页 |
一、馆藏古籍保存环境 | 第67-69页 |
二、馆藏古籍修复工作 | 第69-70页 |
第四节 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 | 第70-75页 |
一、古籍数字资源共享 | 第70-72页 |
二、馆藏古籍数字化工作 | 第72-75页 |
第五章 福建师范大学馆藏古籍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 第75-81页 |
第一节 福建师范大学馆藏古籍现存问题 | 第75-77页 |
一、缺少反映馆藏古籍的数据库 | 第75页 |
二、馆藏古籍保藏环境未达行业标准 | 第75-76页 |
三、馆藏古籍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 第76页 |
四、馆藏古籍亟待修复,缺少专业修复人员 | 第76-77页 |
第二节 针对现存问题的对策分析 | 第77-81页 |
一、加快馆藏古籍数字化,建立馆藏古籍数据库 | 第77-78页 |
二、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完善标准化古籍书库建设 | 第78页 |
三、加强对外宣传推广,提高馆藏古籍利用率 | 第78-79页 |
四、引进专业人才技术,提升古籍保护整体实力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