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伪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识别与防范--基于钱宝网的案例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9页
        1.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作用第13-14页
        1.2.2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模式第14-16页
        1.2.3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研究第16-17页
        1.2.4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研究第17-18页
        1.2.5 文献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1 研究方法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20-22页
        1.4.1 研究重点第20页
        1.4.2 研究难点第20-21页
        1.4.3 研究创新点第21-22页
2 互联网金融与庞氏骗局第22-35页
    2.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22-29页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特点第22页
        2.1.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类型及发展状况第22-27页
        2.1.3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第27-29页
    2.2 庞氏骗局第29-32页
        2.2.1 庞氏骗局概述第29-30页
        2.2.2 庞氏骗局的相关理论基础第30-31页
        2.2.3 庞氏骗局机理的核心要素及主要过程第31-32页
    2.3 互联网金融中典型的“庞氏骗局”案例第32-35页
3 钱宝网案件简介第35-42页
    3.1 钱宝网概述第35-38页
        3.1.1 钱宝网组织结构第35-36页
        3.1.2 钱宝网业务模式第36-37页
        3.1.3 钱宝网收益概况第37-38页
    3.2 钱宝网案情介绍第38-42页
        3.2.1 钱宝网案件发展过程第38-40页
        3.2.2 钱宝网资金的实际流向第40页
        3.2.3 钱宝网后续影响第40-42页
4 钱宝网事件中庞氏骗局的原因分析第42-46页
    4.1 庞氏骗局在钱宝网事件中的体现第42-43页
        4.1.1 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第42页
        4.1.2 借旧换新的资金腾挪特征第42页
        4.1.3 投资诀窍秘而不宣及投资的反周期性第42-43页
        4.1.4 “金字塔”形的投资者结构第43页
    4.2 钱宝网事件的原因分析第43-46页
        4.2.1 平台角度第43-44页
        4.2.2 投资者角度第44页
        4.2.3 监管层角度第44-46页
5 互联网金融中庞氏骗局的识别与防范第46-54页
    5.1 互联网金融中庞氏骗局的识别第46-51页
        5.1.1 互联网金融中庞氏骗局的识别方法——以P2P行业为例第46-48页
        5.1.2 庞氏骗局识别方法的有效性检验——基于钱宝网和短融网的对比分析第48-51页
    5.2 互联网金融中庞氏骗局的防范措施第51-54页
        5.2.1 互联网金融中庞氏骗局的事前预防对策第51-53页
        5.2.2 互联网金融中庞氏骗局的事后打击措施第53-54页
6 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54-59页
    6.1 平台角度第54-55页
    6.2 投资者角度第55页
    6.3 监管层角度第55-59页
        6.3.1 博弈论视角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第55-56页
        6.3.2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的政策性建议第56-59页
7 结论及展望第59-61页
    7.1 结论第59页
    7.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减税能否推动企业创新?--基于中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货币政策影响房价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