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8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2 荧光探针的构造 | 第10页 |
1.3 探针识别机理 | 第10-16页 |
1.3.1 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ICT) | 第10-11页 |
1.3.2 光致电子转移(PET) | 第11-13页 |
1.3.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 第13-14页 |
1.3.4 激基缔合物(Excimer) | 第14-15页 |
1.3.5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 | 第15-16页 |
1.4 BINOL化合物在识别手性分子方面的研究 | 第16-20页 |
1.4.1 BINOL化合物以氢键方式与手性底物结合 | 第17-18页 |
1.4.2 BINOL化合物以共价键方式与手性底物结合 | 第18-19页 |
1.4.3 BINOL化合物以金属络合方式与手性底物结合 | 第19-20页 |
1.5 论文选题意义与思路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第二章 BINOL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 第28-78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6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2.3 配体的合成方法 | 第30-32页 |
2.2.4 BINOL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32-36页 |
2.3 BINOL硼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 第36-40页 |
2.3.1 BINOL硼化合物在不同溶剂的荧光性质 | 第36-38页 |
2.3.2 BINOL硼化合物高斯计算结果 | 第38-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图(本章化合物) | 第43-78页 |
第三章 对Cys具有手性识别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以及性能研究 | 第78-116页 |
3.1 引言 | 第78-7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9-82页 |
3.2.1 试剂 | 第79页 |
3.2.2 仪器 | 第79页 |
3.2.3 探针合成 | 第79-82页 |
3.3 荧光探针分子(R)-a荧光性质的研究 | 第82-84页 |
3.3.1 荧光探针分子(R)-a对L-Cys,Hcy及GSH的区分 | 第82-83页 |
3.3.2 荧光探针分子(R)-a对氨基酸L-Cys的选择性实验 | 第83-84页 |
3.3.3 荧光探针分子(R)-a对氨基酸的竞争性实验 | 第84页 |
3.4 荧光探针分子(R)-a对手性Cys的识别 | 第84-89页 |
3.4.1 荧光探针分子(R)-a及対映体(S)-a对Cys的浓度滴定实验 | 第85-87页 |
3.4.2 荧光探针分子(R)-a及対映体(S)-a的动力学研究 | 第87-89页 |
3.5 荧光探针分子(R)-b荧光性质的研究 | 第89-91页 |
3.5.1 荧光探针分子(R)-b对L-Cys,Hcy及GSH的区分 | 第89-90页 |
3.5.2 荧光探针分子(R)-b对氨基酸L-Cys的选择性实验 | 第90-91页 |
3.5.3 荧光探针分子(R)-b对氨基酸的竞争性实验 | 第91页 |
3.6 荧光探针分子(R)-b对手性Cys的识别 | 第91-98页 |
3.6.1 荧光探针分子(R)-b及对映体(S)-b对Cys的浓度滴定实验 | 第92-94页 |
3.6.2 荧光探针分子(R)-b及对映体(S)-b的动力学研究 | 第94-96页 |
3.6.3 荧光探针分子(R)-b对L-Cys核磁滴定实验 | 第96-97页 |
3.6.4 荧光探针分子(R)-b对识别手性Cys的机理研究 | 第97页 |
3.6.5 荧光探针分子(R)-a和(R)-b高斯计算结果 | 第97-9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1页 |
附图(本章化合物) | 第101-116页 |
论文总结 | 第116-117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