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9页 |
1.1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 | 第12-17页 |
1.1.1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简介 | 第12页 |
1.1.2 主要的几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介绍 | 第12-16页 |
1.1.3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问题 | 第16-17页 |
1.2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 | 第17-21页 |
1.2.1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简介 | 第17页 |
1.2.2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交联高性能聚合的缺点及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1.3 金属配位聚合物 | 第21-26页 |
1.3.1 金属配位聚合物简介 | 第21-22页 |
1.3.2 金属配位作用构筑新型交联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 第22-26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设计思路 | 第26-2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9-37页 |
2.1 仪器和原料 | 第29-30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1.2 实验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29-30页 |
2.2 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30-31页 |
2.2.1 核磁氢谱 | 第30页 |
2.2.2 红外光谱 | 第30页 |
2.2.3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 第30页 |
2.2.4 紫外吸收测试 | 第30-31页 |
2.2.5 荧光发射测试 | 第31页 |
2.2.6 能谱分析 | 第31页 |
2.2.7 耐溶剂性分析 | 第31页 |
2.2.8 热重分析 | 第31页 |
2.2.9 膜的机械性能 | 第31页 |
2.3 实验方案 | 第31-32页 |
2.4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 | 第32-36页 |
2.4.1 4 ,4’-二羟基二苯胺的合成 | 第32-33页 |
2.4.2 4 ,4’-二吲哚-2,2’-联吡啶的合成 | 第33-34页 |
2.4.3 聚(苯并咪唑吡啶)系列聚合物(PIEMpys)的合成. | 第34-35页 |
2.4.4 聚(苯并咪唑吡啶砜)系列聚合物(PSUEMpys)的合成 | 第35页 |
2.4.5 N-聚吲哚聚合物(N-PIN)的合成 | 第35-36页 |
2.5 薄膜的制备 | 第36-37页 |
2.5.1 聚合物薄膜的制备 | 第36页 |
2.5.2 金属配位交联高性能聚合物薄膜的制备 | 第36-37页 |
3 Cu~(2+)-金属配位交联高性能聚(苯并咪唑吡啶)系列聚合物(PIEMpys-Cu~(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7-60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IEMpys-Cu~(2+)的构筑 | 第38-45页 |
3.2.1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8-43页 |
3.2.2 金属配位作用形成的表征 | 第43-45页 |
3.3 线性聚合物PIEMpys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IEMpys-Cu~(2+)的性能表征 | 第45-53页 |
3.3.1 线性聚合物PIEMpys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IEMpys-Cu~(2+)的热稳定性 | 第45-50页 |
3.3.2 线性聚合物PIEMpys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IEMpys-Cu~(2+)的机械性能 | 第50-52页 |
3.3.3 线性聚合物PIEMpys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IEMpys-Cu~(2+)的溶解性 | 第52-53页 |
3.4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IEMpys-Cu~(2+)的交联解除及循环 | 第53-58页 |
3.4.1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IEMpys-Cu~(2+)的循环再利用实验 | 第54-55页 |
3.4.2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IEMpys-Cu~(2+)的解配位证明 | 第55-58页 |
3.4.3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IEMpy-5%-Cu~(2+)的循环拉伸强度测试 | 第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金属配位交联高性能聚(吲哚)系列聚合物(M-N-PIN)的制备和循环利用以及利用荧光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拉伸强度的无损探测 | 第60-81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M-N-PIN的构筑 | 第61-67页 |
4.2.1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61-65页 |
4.2.2 金属配位作用形成的表征 | 第65-67页 |
4.3 线性聚合物N-PIN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M-N-PIN的性能表征 | 第67-74页 |
4.3.1 线性聚合物N-PIN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M-N-PIN的热稳定性 | 第68-71页 |
4.3.2 线性聚合物N-PIN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M-N-PIN的机械性能 | 第71-73页 |
4.3.3 线性聚合物N-PIN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M-N-PIN的溶解性 | 第73-74页 |
4.4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M-N-PIN的交联解除及循环 | 第74-78页 |
4.4.1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M-N-PIN的循环再利用实验 | 第74-75页 |
4.4.2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M-N-PIN的解配位证明 | 第75-77页 |
4.4.3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Cu~(2+)-N-PIN的循环拉伸强度测试 | 第77-78页 |
4.5 利用荧光对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T_g和RM的无损探测.. | 第78-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Zn~(2+)-金属配位交联高性能聚(苯并咪唑吡啶砜)(PSUEMpys-Zn~(2+))的构筑、循环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拉伸强度的可视化探测 | 第81-99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聚(苯并咪唑吡啶砜)-Zn~(2+)(PSUEMpys-Zn~(2+))的构筑 | 第81-86页 |
5.2.1 聚(苯并咪唑吡啶砜)(PSUEMpys)的合成与表征 | 第81-83页 |
5.2.2 金属配位作用形成的表征 | 第83-86页 |
5.3 线性聚合物PSUEMpys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SUEMpys-Zn~(2+)的性能表征 | 第86-93页 |
5.3.1 线性聚合物PSUEMpys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SUEMpys-Zn~(2+)的热稳定性 | 第86-90页 |
5.3.2 线性聚合物PSUEMpys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SUEMpys-Zn~(2+)的机械性能 | 第90-92页 |
5.3.3 线性聚合物PSUEMpys和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SUEMpys-Zn~(2+)的溶解性 | 第92-93页 |
5.4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SUEMpys-Zn~(2+)的交联解除及循环 | 第93-97页 |
5.4.1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SUEMpys-Zn~(2+)的循环再利用实验 | 第93-94页 |
5.4.2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SUEMpys-Zn~(2+)的解配位证明 | 第94-96页 |
5.4.3 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PSUEMpy-5%-Zn~(2+)的循环拉伸强度测试 | 第96-97页 |
5.5 利用透光率对交联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T_g和RM的可视化探测 | 第97-9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