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高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论文研究内容与贡献第10-11页
    1.3 论文组织与安排第11-12页
第二章 入侵检测与报警聚合等相关技术介绍第12-33页
    2.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第12-13页
    2.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第13-17页
        2.2.1 数据来源区分第13-14页
        2.2.2 检测方法区分第14-16页
        2.2.3 部署分布区分第16-17页
    2.3 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模型第17-19页
    2.4 传统入侵检测面临的问题第19-20页
    2.5 报警聚合技术概述第20-23页
        2.5.1 报警聚合技术简介第21页
        2.5.2 前常用的报警聚合技术第21-23页
    2.6 MAPREDUCE技术介绍第23-32页
        2.6.1 编程模式第23-24页
        2.6.2 简单示例第24-26页
        2.6.3 执行流程第26-28页
        2.6.4 主控节点数据结构第28-29页
        2.6.5 容错与存储管理机制第29-30页
        2.6.6 任务粒度与备用任务第30-31页
        2.6.7 MapReduce开源实现Hadoop介绍第31-32页
    2.7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MAPREDUCE模型的报警聚合技术第33-44页
    3.1 主要问题第33页
    3.2 报警聚合算法描述第33-35页
    3.3 基于MAPREDUCE模型的报警聚合算法设计第35-43页
        3.3.1 算法流程第35-37页
        3.3.2 MapReduce在共享内存体系结构上的设计与实现—MCMR模型第37-43页
    3.4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改进的BMH模式匹配算法第44-54页
    4.1 经典单模式匹配算法BM简介第44-46页
    4.2 改进的BBMH(BIDIRECTIONAL-BMH)算法第46-53页
        4.2.1 BMH算法简介第46-47页
        4.2.2 对BMH算法的改进第47-53页
        4.2.3 BBMH算法分析第53页
    4.3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分流与负载均衡算法设计第54-67页
    5.1 问题背景第54页
    5.2 入侵检测中的负载均衡算法第54-58页
        5.2.1 数据完整性第54页
        5.2.2 负载均衡第54-55页
        5.2.3 协议分析第55-58页
    5.3 改进的负载均衡算法第58-66页
        5.3.1 负载函数定义第58-59页
        5.3.2 主要数据结构定义第59-60页
        5.3.3 初始化模块第60-61页
        5.3.4 数据分流模块第61-63页
        5.3.5 负载计算模块第63-64页
        5.3.6 连接树维护模块第64-65页
        5.3.7 算法分析第65-66页
    5.4 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高速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第67-77页
    6.1 主要问题第67-68页
    6.2 系统结构第68-69页
    6.3 负载均衡器第69页
    6.4 检测引擎第69-75页
        6.4.1 预处理模块第70-71页
        6.4.2 规则解析模块第71-75页
        6.4.3 检测模块第75页
        6.4.4 报警日志模块第75页
    6.5 报警聚合第75-76页
    6.6 小结第76-77页
第七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77-84页
    7.1 BBMH算法性能测试第77-79页
        7.1.1 实验环境第77页
        7.1.2 实验结果第77-79页
    7.2 基于MAPREDUCE的报警聚合算法测试第79-81页
        7.2.1 实验环境第79页
        7.2.2 实验结果第79-81页
    7.3 负载均衡算法测试第81-82页
        7.3.1 实验环境第81页
        7.3.2 实验结果第81-82页
    7.4 小结第82-84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5页
    8.1 总结第84页
    8.2 今后的工作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致谢第88-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精品课程中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埋地管道腐蚀与防护检测评价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