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连续血糖检测技术 | 第8-11页 |
1.1.1 连续血糖检测的意义 | 第8-9页 |
1.1.2 连续血糖检测的方法 | 第9-10页 |
1.1.3 连续血糖检测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葡萄糖检测技术 | 第11-13页 |
1.3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葡萄糖浓度检测方法 | 第14-29页 |
2.1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原理 | 第14-21页 |
2.1.1 表面等离子波 | 第14页 |
2.1.2 表面等离子共振的产生 | 第14-16页 |
2.1.3 表面等离子共振的调制方法 | 第16-17页 |
2.1.4 表面等离子共振系统的结构 | 第17-21页 |
2.2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21-25页 |
2.2.1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发展 | 第21-24页 |
2.2.2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应用 | 第24-25页 |
2.3 D-葡萄糖/D-半乳糖结合蛋白 | 第25-27页 |
2.3.1 D-葡萄糖/D-半乳糖结合蛋白的特性 | 第25-26页 |
2.3.2 D-葡萄糖/D-半乳糖结合蛋白的制备 | 第26页 |
2.3.3 D-葡萄糖/D-半乳糖结合蛋白在金膜表面的固定 | 第26-27页 |
2.4 基于GGBP 绑定的表面等离子共振葡萄糖测量原理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胺耦合蛋白绑定方法的葡萄糖浓度检测技术 | 第29-42页 |
3.1 胺耦合蛋白绑定方法 | 第29-30页 |
3.2 胺耦合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35页 |
3.2.1 胺耦合蛋白绑定实验 | 第30-32页 |
3.2.2 基于胺耦合蛋白绑定的葡萄糖测量实验 | 第32-35页 |
3.2.3 实验结论 | 第35页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1页 |
3.3.1 pH 值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 蛋白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蛋白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4 蛋白制备流程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 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硫醇耦合蛋白绑定方法的葡萄糖浓度检测技术 | 第42-49页 |
4.1 硫醇耦合蛋白绑定方法 | 第42-43页 |
4.2 硫醇耦合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8页 |
4.2.1 硫醇耦合蛋白绑定实验 | 第43-44页 |
4.2.2 基于硫醇耦合蛋白绑定的葡萄糖测量实验 | 第44-47页 |
4.2.3 实验结论 | 第47-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小型化微创血糖仪 | 第49-68页 |
5.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49-50页 |
5.1.1 系统功能 | 第49-50页 |
5.1.2 总体结构设计 | 第50页 |
5.2 系统硬件设计 | 第50-57页 |
5.2.1 腕带结构设计 | 第50-54页 |
5.2.2 主机盒结构设计 | 第54-55页 |
5.2.3 维护部分结构设计 | 第55页 |
5.2.4 外围电路设计 | 第55-57页 |
5.3 系统工作过程及软件设计 | 第57-66页 |
5.3.1 绑定模块 | 第57-60页 |
5.3.2 标定模块 | 第60-62页 |
5.3.3 测量模块 | 第62-64页 |
5.3.4 维护模块 | 第64-66页 |
5.4 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