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苏云金芽胞杆菌株CT-43质粒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一部分 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CT-43质粒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89页
    1.1 摘要第7-9页
    1.2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第11-12页
    1.3 前言第12-25页
        1.3.1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介第12-14页
        1.3.2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组研究概况第14-24页
            1.3.2.1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组测序概况第14-16页
            1.3.2.2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组结构及特征第16-18页
            1.3.2.3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结构及特征第18-21页
            1.3.2.4 苏云金芽胞杆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第21-24页
        1.3.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1.4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1.4.1 实验数据第25页
        1.4.2 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第25页
        1.4.3 基因序列分析第25-26页
        1.4.4 质粒CRISPR结构分析第26-27页
    1.5 结果与讨论第27-75页
        1.5.1 质粒pCT281第27-50页
            1.5.1.1 基本特征第27-32页
            1.5.1.2 复制与分裂第32-35页
            1.5.1.3 与杀虫有关的毒力因子第35-38页
            1.5.1.4 可移动遗传因子第38-43页
            1.5.1.5 调控蛋白第43-44页
            1.5.1.6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第44-47页
            1.5.1.7 质粒pCT281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分析第47-50页
        1.5.2 质粒pCT127第50-56页
            1.5.2.1 基本特征第50-52页
            1.5.2.2 进化分析第52页
            1.5.2.3 复制第52-53页
            1.5.2.4 杀虫晶体蛋白第53页
            1.5.2.5 苏云金素第53-54页
            1.5.2.6 可移动遗传因子第54页
            1.5.2.7 调控蛋白第54-55页
            1.5.2.8 其它可能影响表型的编码基因第55-56页
        1.5.3 质粒pCT83第56-60页
            1.5.3.1 基本特征第56-58页
            1.5.3.2 复制第58页
            1.5.3.3 调控蛋白第58页
            1.5.3.4 可移动遗传因子第58-59页
            1.5.3.5 其它可能影响表型的编码基因第59-60页
        1.5.4 质粒pCT72第60-66页
            1.5.4.1 基本特征第60-63页
            1.5.4.2 进化分析第63-64页
            1.5.4.3 复制与调控第64页
            1.5.4.4 结合转移相关基因第64-65页
            1.5.4.5 可移动遗传因子第65-66页
        1.5.5 质粒pCT51第66-69页
            1.5.5.1 基本特征第66-68页
            1.5.5.2 复制调控区第68页
            1.5.5.3 可移动遗传因子区第68-69页
            1.5.5.4 功能区第69页
        1.5.6 质粒pCT14第69-70页
            1.5.6.1 基本特征第69页
            1.5.6.2 结果与分析第69-70页
        1.5.7 质粒pCT9547第70-71页
            1.5.7.1 基本特征与分析结果第70-71页
        1.5.8 质粒pCT8513第71-72页
            1.5.8.1 基本特征第71页
            1.5.7.2 结果与分析第71-72页
        1.5.9 质粒pCT8252第72-73页
        1.5.10 质粒pCT6880第73-75页
    1.6 本章总结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9页
第二部分 蜡状芽胞杆菌群中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分析第89-112页
    2.1 摘要第89-90页
    2.2 Abstract第90-91页
    缩略语第91-92页
    2.3 前言第92-96页
        2.3.1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基本结构与作用机制第92-93页
            2.3.1.1 重复序列第92页
            2.3.1.2 间区序列第92-93页
            2.3.1.3 前导序列第93页
            2.3.1.4 cas基因第93页
            2.3.1.5 作用机制第93页
        2.3.2 蜡状芽胞杆菌群第93-95页
        2.3.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5-96页
    2.4 材料与方法第96-100页
        2.4.1 实验数据第96页
        2.4.2 实验材料第96-97页
            2.4.2.1 菌株来源第96页
            2.4.2.2 培养基配制及主要成分第96页
            2.4.2.3 主要仪器第96页
            2.4.2.4 主要试剂第96-97页
        2.4.3 实验方法第97-100页
            2.4.3.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7-98页
            2.4.3.2 细菌总RNA抽提第98页
            2.4.3.3 RT-PCR第98-99页
            2.4.3.4 PCR扩增第99-100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100-108页
        2.5.1 10株蜡状芽胞杆菌群菌株中CRISPR概况第100-102页
        2.5.2 前导序列第102-103页
        2.5.3 重复序列第103-105页
        2.5.4 间区序列和cas基因第105-107页
        2.5.5 苏云金芽胞杆菌CT-43中cas基因的转录分析第107-108页
    2.6 讨论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附录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榴中多酚物质的提取研究
下一篇:放线菌NB-8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