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
内容提要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1章 抗战前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情况 | 第14-18页 |
1.1 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环境 | 第14页 |
1.2 抗战前边区的社会状况 | 第14-18页 |
第2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内容 | 第18-34页 |
2.1 改善人民生活 | 第18-23页 |
2.1.1 减租减息,统筹兼顾 | 第18-19页 |
2.1.2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 第19-21页 |
2.1.3 精简人员,休养民力 | 第21-23页 |
2.2 变革社会风气 | 第23-31页 |
2.2.1 破除封建迷信 | 第23-24页 |
2.2.2 去除传统陋习 | 第24-27页 |
2.2.3 稳定社会秩序 | 第27-29页 |
2.2.4 提高妇女地位 | 第29-31页 |
2.3 发展教育卫生事业 | 第31-34页 |
2.3.1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 第32-33页 |
2.3.2 开展医疗卫生工作 | 第33-34页 |
2.4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第34-38页 |
2.4.1 社会救济 | 第34-35页 |
2.4.2 社会优抚 | 第35-36页 |
2.4.3 社会福利 | 第36页 |
2.4.4 社会保险 | 第36-38页 |
第3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 | 第38-41页 |
3.1 做好宣传动员,放手发动群众 | 第38-39页 |
3.2 统筹兼顾,协调好各阶级利益关系 | 第39页 |
3.3 关心百姓疾苦,改善人民生活 | 第39-40页 |
3.4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