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导论 | 第14-30页 |
1.1 研究的意义 | 第14-19页 |
1.2 文献的综述 | 第19-25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23-25页 |
1.3 分析的框架 | 第25-30页 |
1.3.1 写作视角 | 第25-26页 |
1.3.2 各章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1.3.3 研究的方法 | 第28-30页 |
2 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问题的提出 | 第30-48页 |
2.1 竞争的概念及意义 | 第30-34页 |
2.2 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的背景 | 第34-39页 |
2.2.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竞争平台 | 第35-36页 |
2.2.2 地方政府竞争向司法领域延伸 | 第36-38页 |
2.2.3 国家与社会的分离造就司法需求的多元化 | 第38-39页 |
2.3 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的形成条件 | 第39-45页 |
2.3.1 资源的稀缺性 | 第39-42页 |
2.3.2 对资源的需求与争夺 | 第42-43页 |
2.3.3 资源具有流动性 | 第43-44页 |
2.3.4 多个需求主体 | 第44-45页 |
2.4 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概念的提出 | 第45-48页 |
3 法院竞争的历史与比较研究 | 第48-68页 |
3.1 英国的法院竞争 | 第48-53页 |
3.2 美国的法院竞争 | 第53-58页 |
3.3 法国的法院竞争 | 第58-61页 |
3.4 域外法院竞争的特点、启示以及中外比较 | 第61-66页 |
3.4.1 域外法院竞争的特点 | 第61-63页 |
3.4.2 域外法院竞争的启示 | 第63-64页 |
3.4.3 域外法院竞争与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的比较 | 第64-66页 |
3.5 当代之前的中国地方法院竞争 | 第66-68页 |
4 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的形态分析 | 第68-99页 |
4.1 政绩型竞争 | 第68-78页 |
4.1.1 政绩型竞争的表现: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 | 第68-75页 |
4.1.2 政绩型竞争的动因:司法权的地方化、法院管理的行政化和审判活动的服务化 | 第75-78页 |
4.2 公共型竞争 | 第78-87页 |
4.2.1 公共型竞争的表现:提供司法公共产品 | 第78-83页 |
4.2.2 公共型竞争的动因:司法权的国家属性、地方法院的公共理性与法官的职业意识 | 第83-87页 |
4.3 知识型竞争 | 第87-94页 |
4.3.1 知识型竞争的表现:以法院口号和征文主题为样本 | 第87-92页 |
4.3.2 知识型竞争的动因:司法理性与司法经验 | 第92-94页 |
4.4 其它类型划分 | 第94-99页 |
4.4.1 道德评价标准: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 | 第94-95页 |
4.4.2 效果评价标准:积极竞争与消极竞争 | 第95页 |
4.4.3 规则评价标准:有序竞争与无序竞争 | 第95-96页 |
4.4.4 后果评价标准:race to bottom(底线竞争)与 race to up(争优竞争) | 第96-99页 |
5 对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的调控 | 第99-135页 |
5.1 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存在的问题 | 第99-107页 |
5.1.1 法院利益优先于公共利益 | 第99-101页 |
5.1.2 社会稳定优先于公平正义 | 第101-105页 |
5.1.3 地方保护优先于法制统一 | 第105-107页 |
5.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法院竞争的政策调控 | 第107-119页 |
5.2.1 司法改革:激励地方试验 | 第108-110页 |
5.2.2 司法绩效:规制地方审判 | 第110-112页 |
5.2.3 司法导向:引导地方竞争 | 第112-116页 |
5.2.4 司法监督:遏制地方保护 | 第116-119页 |
5.3 调控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的应有要素 | 第119-135页 |
5.3.1 调控的目标: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 | 第120-121页 |
5.3.2 调控的前提:尊重司法权的本质属性 | 第121-126页 |
5.3.3 调控的关键:实现地方法院的国家化 | 第126-135页 |
6 地方法院竞争的法理意义与目标模式 | 第135-167页 |
6.1 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的法理意义 | 第135-154页 |
6.1.1 法经济学意义:法律市场的供给激励 | 第135-139页 |
6.1.2 法政治学意义:地方保护的司法控制 | 第139-144页 |
6.1.3 法社会学意义:司法权威的竞争生成 | 第144-148页 |
6.1.4 法哲学意义:制度创新的进化理性 | 第148-154页 |
6.2 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的目标模式 | 第154-167页 |
6.2.1 司法改革的目标评价 | 第155-159页 |
6.2.2 司法改革的动力来源 | 第159-163页 |
6.2.3 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的目标模式 | 第163-167页 |
结语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87页 |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87-189页 |
后记 | 第189-191页 |
附件 | 第191-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