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根际微生物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1.1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0-13页 |
1.1.2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因素 | 第13页 |
1.2 重金属胁迫下根际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 第13-14页 |
1.3 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作用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 | 第15-16页 |
1.4.1 微生物平板纯培养法 | 第15页 |
1.4.2 Biolog微平板分析法 | 第15-16页 |
1.4.3 磷脂脂肪酸法 | 第16页 |
1.4.4 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16页 |
1.5 湿地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应用前景 | 第16-17页 |
1.6 研究目标及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6.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6.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鄱阳湖南矶山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品分析 | 第19-24页 |
2.1 鄱阳湖南矶山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页 |
2.2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第19-20页 |
2.2.1 土壤的采集与处理 | 第19-20页 |
2.2.2 植物的采集与处理 | 第20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3.1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2.3.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4 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2.5 测定结果 | 第22-24页 |
第三章 Biolog法研究锌胁迫对芦苇、苔草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24-51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3.2 盆栽实验 | 第24-25页 |
3.3 Biolog实验 | 第25页 |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5-27页 |
3.4.1 土壤微生物总体活性表述 | 第25页 |
3.4.2 群落多样性指数计算 | 第25-27页 |
3.4.3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3.5 结果与讨论论 | 第27-51页 |
3.5.1 锌对芦苇、苔草根际微生物群落总体活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3.5.2 锌胁迫对芦苇、苔草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29-33页 |
3.5.3 锌胁迫下芦苇、苔草根际微生物对各类碳源利用分析 | 第33-39页 |
3.5.4 锌胁迫下芦苇、苔草根际微生物的代谢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 第39-51页 |
第四章 锌铅胁迫下芦苇和苔草三大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差异比较 | 第51-63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51-52页 |
4.1.1 仪器设备 | 第51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51-52页 |
4.2 实验设计 | 第52页 |
4.2.1 锌离子胁迫培养实验 | 第52页 |
4.2.2 铅离子胁迫培养实验 | 第52页 |
4.3 微平板测定方法 | 第52-54页 |
4.3.1 培养基的制备 | 第52-53页 |
4.3.2 土壤三大微生物分离记数 | 第53-54页 |
4.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4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4.5.1 锌离子对芦苇和苔草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4.5.2 锌离子对芦苇和苔草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3 锌离子对芦苇和苔草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4 铅离子对芦苇和苔草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5 铅离子对芦苇和苔草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4.5.6 铅离子对芦苇和苔草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 第60-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5.1 结论 | 第63-65页 |
5.2 问题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