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中国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2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实际应用价值第11页
    1.3 研究内容第11-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第17-31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6页
        2.1.1 国外环境库兹捏茨曲线的研究第17-23页
        2.1.2 国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第23-26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6-29页
        2.2.1 中国环境库兹捏茨曲线的研究第26-29页
        2.2.2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第29页
    2.3 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第31-44页
    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理论第31-34页
        3.1.1 理论概述第31-33页
        3.1.2 影响因素第33-34页
        3.1.3 指标分析第34页
    3.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第34-39页
        3.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起源模型第34-36页
        3.2.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第36-39页
    3.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成果第39-44页
        3.3.1 倒 U 型关系第39-40页
        3.3.2 U 型关系第40-41页
        3.3.3 同步关系第41-42页
        3.3.4 倒 U+U 型关系第42-44页
第四章 高耗能行业的概况及分布第44-62页
    4.1 高耗能行业的划分与概况第44-48页
        4.1.1 高耗能行业的划分标准第44-45页
        4.1.2 高耗能行业的概况第45-48页
    4.2 高耗能行业的划分与状况第48-60页
        4.2.1 高耗能行业的区域分布状况第48-55页
        4.2.2 高耗能行业的污染分布状况第55-60页
    4.3 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的理论分析第62-69页
    5.1 国际理论分析第62-63页
    5.2 指数分解法第63-64页
        5.2.1 指数分解的基本思想和形式第63-64页
        5.2.2 指数分解法的应用第64页
    5.3 中国情况实证分析第64-67页
    5.4 进一步理论分析第67页
    5.5 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理论模型的推导第69-80页
    6.1 环境库兹捏茨曲线的理论模型第69-71页
        6.1.1 模型的阐述第69-70页
        6.1.2 模型的论证第70页
        6.1.3 对所用变量的解释第70-71页
    6.2 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的理论模型第71-79页
        6.2.1 模型的选取第71-74页
        6.2.2 基于 LDMI 的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模型建立第74-78页
        6.2.3 对所用变量的解释第78-79页
    6.3 小结第79-80页
第七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第80-90页
    7.1 研究数据的说明第80-82页
        7.1.1 研究数据的来源第80页
        7.1.2 研究数据的处理第80-82页
    7.2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82-84页
        7.2.1 研究假设 1 分析第82-83页
        7.2.2 研究假设 2 分析第83-84页
    7.3 检验结果的分析第84-90页
        7.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检验第84-85页
        7.3.2 高耗能行业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检验第85-90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90-97页
    8.1 主要结论第90-93页
        8.1.1 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情况第90页
        8.1.2 高耗能行业的分布情况第90-91页
        8.1.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存在情况第91-92页
        8.1.4 高耗能行业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情况第92-93页
    8.2 政策建议第93-97页
        8.2.1 调整工业结构,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第93-94页
        8.2.2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第94-95页
        8.2.3 增加科技研发强度,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9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nO纳米线异质结紫外光发射器件研究
下一篇:社会化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