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的材料调适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3 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景观设计中的材料调适基础解析 | 第20-32页 |
2.1 景观材料调适的概念辨析 | 第20-23页 |
2.1.1 材料概念辨析 | 第20页 |
2.1.2 景观材料概念辨析 | 第20-21页 |
2.1.3 调适与调试的概念辨析 | 第21-22页 |
2.1.4 景观材料调适概念辨析 | 第22-23页 |
2.2 景观材料运用的现状特征 | 第23-25页 |
2.2.1 表皮形态形式化 | 第23页 |
2.2.2 生态标准范式化 | 第23-24页 |
2.2.3 设计选择约束化 | 第24-25页 |
2.3 景观材料调适的构成 | 第25-30页 |
2.3.1 景观材料调适主体的参与 | 第25-26页 |
2.3.2 景观材料调适环境的制约 | 第26-27页 |
2.3.3 景观材料调适行为的诱发 | 第27-29页 |
2.3.4 景观材料调适内涵的表达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景观设计材料的内在技术调整 | 第32-54页 |
3.1 景观材料制造技术的调整 | 第32-40页 |
3.1.1 渐进式改进 | 第32-36页 |
3.1.2 根本式突破 | 第36-39页 |
3.1.3 交互式融合 | 第39-40页 |
3.2 景观材料本体性能的调整 | 第40-47页 |
3.2.1 力学性能的延展 | 第40-42页 |
3.2.2 耐久性能的提升 | 第42-44页 |
3.2.3 环境性能的调整 | 第44-47页 |
3.3 景观材料制造链接方式的调整 | 第47-52页 |
3.3.1 制造与设计的无缝链接 | 第47-48页 |
3.3.2 制造与建造的无缝链接 | 第48-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景观设计材料的外向操作适应 | 第54-71页 |
4.1 合情合理的取舍适应 | 第54-57页 |
4.1.1 多级化技术的选择 | 第54-55页 |
4.1.2 推广性技术的选择 | 第55-56页 |
4.1.3 地域性技术的选择 | 第56-57页 |
4.2 因时因地的适宜适应 | 第57-64页 |
4.2.1 适宜的气候条件回应 | 第57-59页 |
4.2.2 适宜的场地生态恢复 | 第59-60页 |
4.2.3 适宜的技术改造操作 | 第60-62页 |
4.2.4 适宜的地方文化关联 | 第62-64页 |
4.3 物尽其用的建构适应 | 第64-70页 |
4.3.1 利用结构性能的建构 | 第65-67页 |
4.3.2 挖掘精致细部的建构 | 第67-69页 |
4.3.3 拓展工艺技术的建构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