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通风、除尘、空气净化、除湿论文--自然通风论文

广州地区围合式住区室内自然通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1.1 建筑能耗问题第11页
        1.1.2 自然通风的重要性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2.1 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方法第12-14页
        1.2.2 建筑室外风环境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3 室内自然通风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4 围合式住区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1.2.5 总结与评价第20-21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第21-22页
        1.3.1 研究目标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3 研究方法第22页
    1.4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室内通风模拟研究的基础工作第24-39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CFD 数值模拟验证第24-30页
        2.2.1 Fluent 软件简介第24页
        2.2.2 三种 K-ε 湍流模型的比较第24-26页
        2.2.3 验证模型第26-27页
        2.2.4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第27页
        2.2.5 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对比第27-30页
    2.3 广州地区气象资源分析第30-34页
    2.4 室内通风的研究区域第34-35页
    2.5 室内自然通风的评价指标第35-37页
        2.5.1 自然通风与热舒适第35-37页
        2.5.2 自然通风与空气品质第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典型住宅单元的室内自然通风模拟研究第39-65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模型建立第39-41页
        3.2.1 研究对象概况第39-40页
        3.2.2 模型简化第40-41页
    3.3 室内通风 CFD 模拟前处理第41-43页
        3.3.1 计算域的尺寸与网格划分第41-42页
        3.3.2 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第42-43页
    3.4 模拟工况第43页
    3.5 C2 栋住宅单元室内自然通风分析第43-61页
        3.5.1 进风口面积大于出风口面积且户型 1 处于上风向第45-50页
        3.5.2 进风口面积大于出风口面积且户型 1 处于下风向第50-52页
        3.5.3 进风口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且户型 1 处于上风向第52-55页
        3.5.4 进风口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且户型 1 处于下风向第55-57页
        3.5.5 数据分析第57-61页
    3.6 住宅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第61-64页
    3.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典型围合式组团的室外风环境模拟研究第65-94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围合式住区组团的典型模型第65-73页
        4.2.1 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第65-69页
        4.2.2 广州市围合式住区组团规划设计参数统计第69-72页
        4.2.3 典型模型的确定第72-73页
    4.3 各规划设计参数对建筑前后风压差系数的影响程度研究第73-77页
        4.3.1 建筑室外风环境的评价指标第73-74页
        4.3.2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第74-76页
        4.3.3 正交试验设计第76-77页
    4.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77-84页
        4.4.1 影响因子极差分析第77-81页
        4.4.2 影响因子方差分析第81-84页
    4.5 单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第84-87页
        4.5.1 侧向间距对建筑群迎、背风面风压差系数平均值的影响第85-86页
        4.5.2 单体进深对建筑群迎、背风面风压差系数平均值的影响第86-87页
        4.5.3 风向对建筑群迎、背风面风压差系数平均值的影响第87页
    4.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87-89页
    4.7 针对室内通风的围合式住区组团优化设计建议第89-92页
        4.7.1 围合式住区组团室内通风的优化设计以及定量评估数学模型第89-91页
        4.7.2 针对优化室内通风而提出的设计建议第91-92页
    4.8 本章小结第92-94页
总结与展望第94-97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94-95页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附件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爆破地震作用下出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