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无线局域网络在校园中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传统技术及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 第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无线局域网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7页 |
2.1 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技术 | 第16-19页 |
2.1.1 跳频扩频技术 | 第16-17页 |
2.1.2 直序扩频技术 | 第17页 |
2.1.3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 第17-18页 |
2.1.4 多入多出技术 | 第18-19页 |
2.1.5 802.11 技术 | 第19页 |
2.2 无线接入点技术 | 第19-23页 |
2.2.1 胖 AP 技术 | 第19-20页 |
2.2.2 瘦 AP 技术 | 第20-22页 |
2.2.3 两种技术的比较 | 第22-23页 |
2.3 无线安全认证技术 | 第23-26页 |
2.3.1 WEP 技术 | 第23页 |
2.3.2 WPA 技术 | 第23-25页 |
2.3.3 802.1X 认证协议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高校无线网架构与组成 | 第27-35页 |
3.1 无线网络逻辑架构 | 第27-28页 |
3.1.1 单一子网络 | 第27页 |
3.1.2 E.T.Phone Home 孤岛网络 | 第27-28页 |
3.1.3 动态 VLAN | 第28页 |
3.1.4 虚拟接入点 | 第28页 |
3.2 无线网络安全性架构 | 第28-31页 |
3.2.1 数据保密协议 | 第28-29页 |
3.2.2 无线接入认证 | 第29-30页 |
3.2.3 无线网安全策略 | 第30-31页 |
3.3 瘦 AP 的分层架构 | 第31-32页 |
3.3.1 瘦 AP 的分层 | 第31页 |
3.3.2 瘦 AP 底层网络子系统的划分 | 第31-32页 |
3.4 无线网络组成 | 第32-34页 |
3.4.1 无线控制器 | 第32-33页 |
3.4.2 无线 AP | 第33-34页 |
3.4.3 终端信号接收器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高校无线网络设计 | 第35-59页 |
4.1 产品技术选择 | 第35-39页 |
4.1.1 瘦 AP 覆盖方式选择 | 第35页 |
4.1.2 瘦 AP 功率的选择 | 第35-36页 |
4.1.3 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 第36-37页 |
4.1.4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选择 | 第37页 |
4.1.5 认证技术选择 | 第37-38页 |
4.1.6 频率和信道配置 | 第38-39页 |
4.2 瘦 AP 在校园无线网络应用设计 | 第39-44页 |
4.2.1 瘦 AP 在校园无线网中的布放 | 第39-40页 |
4.2.2 瘦 AP 在校园无线网中的信号覆盖 | 第40-42页 |
4.2.3 瘦 AP 室外天线的防雷设计 | 第42页 |
4.2.4 瘦 AP 在校园无线网中的优化 | 第42-44页 |
4.3 计费认证系统的设计 | 第44-49页 |
4.3.1 拓扑设计 | 第44-45页 |
4.3.2 认证方案 | 第45-48页 |
4.3.3 计费方案 | 第48页 |
4.3.4 一卡通的联动设计 | 第48-49页 |
4.4 校园无线网络带宽管理 | 第49-58页 |
4.4.1 带宽管理器的设置 | 第49-51页 |
4.4.2 校园无线网络带宽管理设计 | 第51-52页 |
4.4.3 校园无线网络带宽管理的应用 | 第52-54页 |
4.4.4 校园无线网络带宽测试 | 第54-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