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2-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页
    (四)创新点和不足第14-15页
一、高中生责任感概述第15-18页
    (一)高中生责任感涵义第15页
    (二)高中生责任感的内容第15-18页
        1. 对自我的责任感第15-16页
        2. 对家庭的责任感第16页
        3. 对社会的责任感第16-18页
二、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依据第18-21页
    (一)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理论依据第18-19页
        1. 哲学依据第18页
        2. 教育学依据第18页
        3. 社会学依据第18页
        4. 伦理学依据第18-19页
    (二)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现实依据第19-21页
        1. 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第19页
        2. 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第19-20页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第20-21页
三、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成因第21-28页
    (一)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现状及问题第21-25页
        1.高中生责任感现状第21-24页
        2. 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现状及问题第24-25页
    (二)高中生责任感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第25-28页
        1.自身身心发展不成熟第25-26页
        2. 家庭道德教育不当第26页
        3. 学校教育管理的缺憾第26页
        4.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第26-28页
四、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原则和途径第28-33页
    (一)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原则第28-29页
        1. 主体性原则第28页
        2. 实践性原则第28页
        3. 渗透性原则第28-29页
        4. 层次性原则第29页
    (二)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途径第29-33页
        1. 建立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教育管理机制第29-30页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第30-31页
        3.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第31页
        4. 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作用第31-32页
        5. 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第32-33页
五、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效果与反思第33-37页
    (一)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效果第33-34页
        1. 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增强第33页
        2.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第33页
        3. 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第33-34页
        4. 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第34页
    (二)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反思第34-37页
        1. 应坚持学校教育为责任感培养的主阵地第34-35页
        2. 应坚持教育活动符合学生的需要第35-36页
        3. 应坚持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第36页
        4. 应坚持让学生全员参与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附录第39-41页
附:高中生责任感现状调查问卷第41-45页
后记第45-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人为本”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武汉七所高校为例
下一篇:原生态艺术理念视角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