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1 乙型脑炎病原学特征 | 第14-16页 |
·乙型脑炎的分类 | 第14页 |
·理化特性 | 第14-15页 |
·抗原性和免疫性 | 第15页 |
·培养特性 | 第15页 |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特征 | 第15-16页 |
2 流行病学 | 第16-17页 |
3. E蛋白抗原表位研究 | 第17-19页 |
4 乙脑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9-28页 |
·鼠脑纯化疫苗 | 第20页 |
·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 | 第20-21页 |
·乙脑减毒活疫苗 | 第21-22页 |
·乙脑的新型疫苗 | 第22-28页 |
·以Vero细胞为基质培养乙脑病毒制备灭活疫苗 | 第22页 |
·DNA疫苗 | 第22-25页 |
·重组活疫苗 | 第25-26页 |
·亚单位和合成肽疫苗 | 第26-28页 |
5 运送DNA疫苗的减毒沙门氏菌载体系统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6 携带DNA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应用 | 第29-32页 |
·减毒沙门氏菌用作细菌性DNA疫苗的载体 | 第29页 |
·减毒沙门氏菌用作病毒性DNA疫苗的载体 | 第29-31页 |
·减毒沙门氏菌用作寄生虫性DNA疫苗的载体 | 第31-32页 |
·减毒沙门氏菌用作肿瘤DNA疫苗的载体 | 第32页 |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乙型脑炎E蛋白抗原表位的基因串联及原核表达 | 第34-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7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7页 |
·毒株、菌株及试剂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5-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7页 |
·引物设计和合成 | 第37页 |
·猪乙型脑炎病毒总mRNA的提取 | 第37页 |
·乙脑病毒R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乙脑E蛋白主要抗原域两个片段 | 第38-39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39-40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 第40-43页 |
·纯化后的目的片段与pMD-19 T Simple载体的连接 | 第40页 |
·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40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40-41页 |
·A克隆质粒重组菌的培养筛选 | 第41-42页 |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42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2-43页 |
·重组质粒的序列测定 | 第43页 |
·原核表达载体pET-E_(AB)的构建 | 第43-44页 |
·pMD-EAB和pET-32a(+)质粒酶切并回收 | 第43-44页 |
·回收产物的连接 | 第44页 |
·重组质粒转化 | 第44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4页 |
·重组质粒的序列测定 | 第44页 |
·重组表达菌株的培养及表达 | 第44-45页 |
·重组表达蛋白的可溶性检测 | 第45页 |
·重组表达菌株原核表达研究 | 第45-46页 |
·包涵体粗提与复性 | 第46-47页 |
·包涵体的粗提 | 第46-47页 |
·包涵体的复性 | 第47页 |
·原核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分析 | 第47页 |
2 结果 | 第47-50页 |
·PCR扩增目的基因电泳鉴定 | 第47-48页 |
·E_(AB)的重组质粒PCR和酶切鉴定 | 第48页 |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E_(AB)的酶切鉴定 | 第48-49页 |
·原核表达条件优化及其产物Western blot分析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三章 运送乙脑抗原表位的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与鉴定 | 第52-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6页 |
·试验材料 | 第52-53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52-53页 |
·工具酶和试剂盒 | 第53页 |
·方法 | 第53-56页 |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3-54页 |
·pET-E_(AB)与pCl-neo的酶切 | 第53页 |
·回收纯化片段E_(AB)和pCl-neo片段的定向连接 | 第53-54页 |
·转化及鉴定 | 第54页 |
·重组质粒转染Vero细胞 | 第54页 |
·表达检测 | 第54-55页 |
·重组质粒pCl-E_(AB)转化入减毒沙门氏菌S.C500 | 第55-56页 |
·S.C500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5-56页 |
·重组工程菌S.C500/pCl-E_(AB)的构建 | 第56页 |
·转化入减毒沙门氏菌S.C500/pCl-E_(AB)的酶切鉴定 | 第56页 |
2 结果 | 第56-58页 |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结果 | 第56-57页 |
·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结果 | 第57-58页 |
·重组表达质粒转化沙门氏菌的结果 | 第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携带乙脑E蛋白抗原表位的减毒沙门氏菌的免疫生物学特征 | 第60-6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0-64页 |
·材料 | 第60页 |
·方法 | 第60-64页 |
·重组沙门氏菌对小鼠的安全性试验 | 第60-61页 |
·重组菌株免疫后在不同组织中的消长实验 | 第61页 |
·重组沙门氏菌的体外稳定性试验 | 第61页 |
·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猪乙型脑炎E蛋白主要抗原表位DNA疫苗与裸DNA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 第61-64页 |
·用作肌肉注射免疫真核表达质粒pCl-E_(AB)和pCl-neo的大量制备及纯化 | 第61-62页 |
·沙门氏菌为载体乙型脑炎E蛋白主要抗原表位DNA疫苗的制备 | 第62页 |
·实验动物分组与免疫 | 第62页 |
·间接ELISA测定特异性抗体 | 第62-63页 |
·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 | 第63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 | 第63-64页 |
2 结果 | 第64-67页 |
·重组菌株安全性试验结果 | 第64页 |
·重组菌株免疫后在不同组织中的消长动态 | 第64页 |
·重组菌株体外稳定性实验 | 第64-65页 |
·免疫小鼠抗JEV抗体动态变化规律 | 第65-66页 |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 第66页 |
·小鼠T淋巴细胞亚类群数量分析结果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69页 |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