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1.4 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A类社区的特征及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1-29页 |
2.1 A类社区的特征及其建设主体的角色定位 | 第21-24页 |
2.1.1 农村社区的内涵 | 第21-22页 |
2.1.2 A类社区的特征 | 第22页 |
2.1.3 A类社区建设主体的角色定位 | 第22-24页 |
2.2 农村社区自组织的条件及其能力评价 | 第24-29页 |
2.2.1 自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4-25页 |
2.2.2 农村社区自组织产生的内部条件 | 第25-26页 |
2.2.3 农村社区自组织的动力机制 | 第26页 |
2.2.4 农村社区自组织能力评价的基本内容 | 第26-29页 |
第3章 A类社区自组织能力评价——以沙岭社区为例 | 第29-42页 |
3.1 沙岭社区概述 | 第29-30页 |
3.2 沙岭社区自组织能力问卷设计及检验 | 第30-33页 |
3.2.1 问卷设计和抽样 | 第30-31页 |
3.2.2 量表的项目分析 | 第31-32页 |
3.2.3 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 第32-33页 |
3.3 沙岭社区自组织能力分析 | 第33-38页 |
3.3.1 沙岭社区自组织能力整体情况 | 第33-34页 |
3.3.2 沙岭社区管理工作 | 第34页 |
3.3.3 沙岭社区的资源整合力 | 第34-35页 |
3.3.4 沙岭社区自组织网络结构及其发育程度 | 第35页 |
3.3.5 沙岭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状况 | 第35-36页 |
3.3.6 沙岭社区自我管理能力 | 第36-37页 |
3.3.7 沙岭社区自我服务能力 | 第37页 |
3.3.8 沙岭社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纠纷调解能力 | 第37-38页 |
3.4 A类农村社区自组织能力评价的基本结论 | 第38-42页 |
3.4.1 资源整合力与社区自组织能力 | 第38-39页 |
3.4.2 自组织网络结构及其发育程度与社区自组织能力 | 第39页 |
3.4.3 居民参与度与社区自组织能力 | 第39-40页 |
3.4.4 自我管理能力与社区自组织能力 | 第40页 |
3.4.5 自我服务能力与社区自组织能力 | 第40-41页 |
3.4.6 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纠纷调解能力与社区自组织能力 | 第41-42页 |
第4章 A类农村社区自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42-48页 |
4.1 A类农村社区自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2-47页 |
4.1.1 物质基础贫乏 | 第42-43页 |
4.1.2 自治性与行政化的矛盾 | 第43-44页 |
4.1.3 社区网络发育滞后 | 第44-45页 |
4.1.4 领导协调机制缺乏 | 第45页 |
4.1.5 法律规则约束弱 | 第45-46页 |
4.1.6 文化积淀和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 第46-47页 |
4.2 A类农村社区自组织建设问题的成因 | 第47-48页 |
4.2.1 历史因素 | 第47页 |
4.2.2 现实因素 | 第47-48页 |
第5章 构建多方主体多元共治的自组织体系 | 第48-59页 |
5.1 构建多方主体多元共治自组织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48-50页 |
5.1.1 内部条件分析 | 第48-49页 |
5.1.2 外部环境分析 | 第49-50页 |
5.2 构建多方主体多元共治自组织体系的基本路径 | 第50-59页 |
5.2.1 政府的积极引导及政策支持 | 第51-52页 |
5.2.2 积极培育并发挥社区内部的自组织力量 | 第52-56页 |
5.2.3 有效利用社区外部资源 | 第56-59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沙岭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