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退化机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4页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3页
        1.2.1 土壤质量第15页
        1.2.2 土壤质量退化影响因素第15-18页
        1.2.3 风水复合侵蚀特征第18-20页
        1.2.4 风蚀、水蚀研究方法第20-23页
    1.3 存在问题第23-24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4-27页
    2.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第24-25页
        2.1.1 研究区概况第24页
        2.1.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2.2 研究思路第25页
    2.3 技术路线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5-27页
        2.3.1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6-27页
第三章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特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27-45页
    3.1 前言第2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3.2.1 研究区概况第27-28页
        3.2.2 实验设计第28-29页
        3.2.3 风力因子及土壤退化指数第29-30页
        3.2.4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0页
        3.2.5 数据处理第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43页
        3.3.1 不同侵蚀类型区土壤特性对比第30-32页
        3.3.2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理化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2-35页
        3.3.3 土壤理化属性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第35-36页
        3.3.4 土壤养分的影响因素第36-43页
        3.3.5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退化程度评价第43页
    3.4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风水交错侵蚀下坡面土壤退化特征第45-59页
    4.1 前言第4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4.2.1 研究区概况第45-46页
        4.2.2 试验设计与采样第46-47页
        4.2.3 样品分析第47页
        4.2.4 数据处理第4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7-55页
        4.3.1 土壤~(137)Cs含量和土壤理化属性变化第47-53页
        4.3.2 土壤~(137)Cs含量与土壤理化属性之间的关系第53-54页
        4.3.3 土壤~(137)Cs、有机质及全氮的影响因素第54-55页
    4.4 讨论第55-58页
        4.4.1 侵蚀营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第55-57页
        4.4.2 侵蚀的坡向、坡位差异特征第57页
        4.4.3 侵蚀与土壤质量退化的关系第57-58页
    4.5 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风水交错侵蚀下水土流失特征第59-74页
    5.1 前言第5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9-63页
        5.2.1 试验材料第59-60页
        5.2.2 试验设计第60-61页
        5.2.3 指标测定第61-63页
        5.2.4 数据处理第6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3-70页
        5.3.1 坡面微地貌特征第63-64页
        5.3.2 坡面水动力学特征第64-66页
        5.3.3 坡面产流特征第66-67页
        5.3.4 坡面产沙特征第67-69页
        5.3.5 水土流失与侵蚀力之间的关系第69-70页
    5.4 讨论第70-73页
        5.4.1 风水交错侵蚀下坡面形态变化第70页
        5.4.2 风水交错侵蚀下水土流失特征第70-72页
        5.4.3 风水交错侵蚀下坡面产沙过程第72页
        5.4.4 风水交错侵蚀水力学机理第72-73页
    5.5 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风水交错侵蚀下土壤退化机理第74-85页
    6.1 前言第74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4-75页
        6.2.1 试验材料第74页
        6.2.2 试验设计第74页
        6.2.3 指标测定第74-75页
        6.2.4 数据处理第75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5-81页
        6.3.1 土壤颗粒变化第75-80页
        6.3.2 土壤养分变化第80-81页
        6.3.3 土壤颗粒与侵蚀营力之间的关系第81页
    6.4 讨论第81-84页
        6.4.1 风水交错侵蚀对土壤颗粒的影响第81-83页
        6.4.2 风水交错侵蚀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83页
        6.4.3 风水交错侵蚀对河流泥沙的影响第83-84页
    6.5 小结第84-85页
第七章 风蚀、水蚀速率定量区分第85-94页
    7.1 前言第85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85-89页
        7.2.1 试验设计第85-87页
        7.2.2 土壤侵蚀速率计算模型第87-89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89-93页
        7.3.1 坡面~(137)Cs含量的空间分布第89页
        7.3.2 坡面侵蚀速率的空间分布第89-90页
        7.3.3 坡面风水、水蚀速率的区分第90-93页
    7.4 小结第93-94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进展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4-97页
    8.1 主要结论第94-95页
    8.2 主要进展第95-96页
    8.3 主要创新点第96页
    8.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作者简介第109-110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历教育博士学位授予信息表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秸秆压块成型因素与压模腔体的优化研究
下一篇: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融水侵蚀强度评价及产沙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