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2-13页 |
1.1.2 政策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理论概述 | 第22-34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产业集聚 | 第22-23页 |
2.1.2 地方政府 | 第23页 |
2.1.3 政府行为 | 第23-24页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4-30页 |
2.2.1 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主要行为概述 | 第24-25页 |
2.2.2 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及其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2.2.3 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 | 第28-29页 |
2.2.4 产业集聚不同阶段的地方政府行为 | 第29-30页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0-34页 |
2.3.1 产业集聚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定位 | 第30-31页 |
2.3.2 产业集聚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职能 | 第31页 |
2.3.3 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责任 | 第31-32页 |
2.3.4 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规范性与科学性 | 第32-34页 |
第3章 新昌县儒岙镇胶囊产业集聚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第34-54页 |
3.1 新昌县儒岙镇胶囊产业集聚现状及地方政府行为概述 | 第34-45页 |
3.1.1 要素集中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 | 第34-35页 |
3.1.2 企业关联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 | 第35-37页 |
3.1.3 产业聚集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 | 第37-40页 |
3.1.4 产业创新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 | 第40-45页 |
3.2 存在问题 | 第45-54页 |
3.2.1 政府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 第46-47页 |
3.2.2 对产业集聚指导缺乏规划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 第47-50页 |
3.2.3 产业集聚过程中政府监管与引导不力 | 第50-52页 |
3.2.4 相关支持措施及相关制度改革不完善 | 第52-54页 |
第4章 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54-62页 |
4.1 绍兴诸暨市大唐镇 | 第54-57页 |
4.1.1 产业集聚现状 | 第54页 |
4.1.2 轻纺袜业集聚中地方政府的行为 | 第54-57页 |
4.2 郑州巩义市回郭镇 | 第57-58页 |
4.2.1 产业集聚现状 | 第57页 |
4.2.2 铝加工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 | 第57-58页 |
4.3 扬州邗江区杭集镇 | 第58-59页 |
4.3.1 产业集聚现状 | 第58页 |
4.3.2 日化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 | 第58-59页 |
4.4 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59-62页 |
第5章 规范和优化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 第62-72页 |
5.1 基本原则 | 第62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62-72页 |
5.2.1 明确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 第63-64页 |
5.2.2 加强战略规划与核心竞争力培养 | 第64-65页 |
5.2.3 加大监管与引导力度 | 第65-67页 |
5.2.4 加强相关支持措施及制度改革 | 第67-70页 |
5.2.5 有效应对产业发展中的公共突发事件 | 第70-7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